[摘要]在體育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讓學生掌握強身健體的方法。在增強體育鍛煉的同時加強思想素養的提高,是體育教師的職責。體育教師要更新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努力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體育;創新;實施
創新教育不僅可在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而且適用于當前的體育課教學。創新就是要通過上體育課,讓學生掌握強身健體的方法,教會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個性,塑造學生健康而美麗的身體,促進身心發展,促進體力、意志、智力的發展,塑造一個健全的、健康的人格。
初中時期,由于學生體育基礎較差,平時與體育有關項目接觸較少,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次不多,加上體育設備、器材、場地等的限制,從主、客觀兩方面導致了學生對體育技術的了解和認識膚淺,而且比較單一。由于認識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數學生對一些技術的感受性低,差別感受能力也較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教師應針對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對體育設施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
一、傳播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特色
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活動1小時,培養他們終身體育鍛煉能力。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所需從事的體育鍛煉是在無約束、沒有時間保證和設施條件差的情況下靠自覺所進行的體育活動。所以,幫助學生選擇“跑步、力量、球類、健美操、武術”等社會體育項目為課余體育鍛煉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二、豐富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體育習慣和提高自我鍛煉能力
實踐證明,課間體育活動對學生從自身的體會中認識體育的價值。培養體育興趣,奠定終身體育基礎具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在抓課間操質量的同時,向學生推行課間跳繩、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飛環、踺球、呼啦圈,單雙杠練習,散步等體育活動內容,對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避免過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形成作息制度中體育習慣,提高自覺鍛煉能力都有幫助。
三、適時地進行野外生存訓練以及野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因地制宜鍛煉身體的能力
野外自然環境寧靜優雅,空氣清新、地形條件多變,開展體育活動非常適宜,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長跑、爬山等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因地制宜的選擇項目。這樣,有利于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并使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四、開設內容豐富的課外輔導或活動課
中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較低,運動技術掌握的不夠牢固,鍛煉方法及運動規則知道較少。這就要求學校或體育教師不失時機的開設一些衛生保健、鍛煉方法、運動技術、比賽規則為主的輔導課或輔導班,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增強參加鍛煉欲望和自我鍛煉能力。
五、轉變觀念,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學”顧名思義是由教和學兩個方面組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教”又要關注“學”,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學習權利,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存儲知識的容器。教學的關鍵是教學過程,為學生思考、探索和創新提供空間,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和亮點,引導、激發學生發揮學習的自主性。
六、真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察覺學生的各種動態,對學生多給予真摯的鼓勵。學生有了空間,就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創造的機會。教師應注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搜集、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學習方法、運動技術及競技狀況等。教學要給學生一個觀察思考的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使學生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貫通到體育運動中去。
七、實行等級制教學評價,全面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改革教學評價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體育課也不在例外。我們實行了等級制評價,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分數的精確度變得模糊,淡化分數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消除分數對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進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創新教育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重點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基本的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是創新教育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要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因此,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強烈的創造熱情,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的意志力。這對于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教師自身的素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