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間操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對于鍛煉學生的體魄、調節學生的身心、緩解學習帶來的疲勞、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國小學課間操一直都是以廣播操的形式出現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進入課程改革以來,有必要對小學課間操進行改革和調整。
[關鍵詞]小學課間操;改革;研究與設想
一、當前課間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單一呆板的隊形。很多學校由于受到場地條件的制約以及便于管理學生等因素的影響,學校的課間操一直是以呆板單一的體操隊形出現。此隊形雖然在組織管理、量化評分上有它的優勢,但是它掩蓋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讓學生們像木偶一樣站在原地聽從老師的指揮,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千篇一律的動作。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教育部一共頒布了3套小學生廣播體操,也就是說每十幾年學生才能變換一套。顯而易見在這么長的時間跨度中,每個學生在他們最寶貴的童年時光,都在做同一套操同一個動作。可以想象再新穎、再有趣味地的廣播操長期重復也會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3.長期固定的音樂。音樂給人美的享受,但是一成不變地循環播放,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如今國家頒布的廣播操一般都會配以口令版和純音樂兩個版本。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校為了省事都會選擇其中的一個版本來播放,另一個版本就放在那兒束之高閣。在長期循環播放中,學生的聽覺會麻木,在重復練習中感到習以為常,從而降低練習的興趣,影響練習的質量。
二、小學課間操改革的設想
1.課間操練習時間的改革。大部分學校的課間操時間都控制在二十分鐘左右,也就是說課間操除掉學生進退場以及課間休息時間,真正留給學生進行鍛煉的時間只有五至八分鐘。在這么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只能完成一套簡單的廣播操,學生的活動欲望剛剛被激發出來時,又被戛然而止。因此,建議我們的課間操時應增加至半小時為宜,在完成規定的內容外,學校應再留一些時間給學生,在體育老師科學地引導下,開展一些學生自己喜歡的體育小游戲。把練習的主動權適當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由“要我練”變為“我要練”,從被迫練到自主練。
2.課間操練習強度的改革。少年兒童求知欲強,有著強烈地表現欲望,而以廣播操為代表的課間操大都是以中小強度為主,動作比較舒緩,節奏平穩。在長期練習中,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冬春兩個季節,做廣播操的弊端顯得尤為突出。因此,課間操在編排上不能再墨守成規,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及時調整操的強度。在冬春兩季,宜讓學生做強度相對中等強度的課間操(如跑操、繩操等),在夏秋兩季,可以讓學生做小強度的課間操(如集體舞、太極扇等)。
3.課間操練習內容的改革。課間操其實不光是做廣播操,廣播操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我們應走出做課間操就是“做操”的誤區,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武術、街舞、踢毽子、跳橡皮筋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項目。
三、小學課間操改革的注意事項
1.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健康第一”一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反復強調的基本理念。我們在對課間操的調整中更應牢固樹立。不管如何調整課間操,在場地的安排、隊列隊形的變換、內容的設置、練習的強度和密度、練習的時間等,都是應該要把安全問題考慮在其中的,應該說課間操的根本就在于健康,而健康的根本就在于安全。
2.動作要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均衡,在課間操內容的調整中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特點,不能為了追求花式花樣而盲目地一擁而上。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動作簡單易學但富有趣味性的模仿操,以初步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提高運動興趣、培養合作意識為目標。在中高年級階段則選擇一些動作較復雜但富有時尚元素的集體操,以提高運動技能、發展一定的體能為目標。
3.多樣化運作長期制度化。課間操運作的制度要長期化,不能朝令夕改。只有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才能呈現出制度的優點。我們在對待廣播操所呈現的作用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讓學生長期重復只練習一種課間操。因此,在對待各種形式的課間操時,我們要根據實據情況有所選擇。學校可以把適合自己學生的幾套課間操整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做操制度,根據不同的時期循環地讓學生練習。這樣既能給學生不斷地帶來身心感官的刺激,又能使學生充滿練習的激情。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