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電子音像出版業發育先天不足,加上新媒體的出現,電子音像出版近年陷入困境。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電子音像出版的策劃模式與商業模式都將發生變化。無論如何變化,電子音像出版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出版和全媒體出版。
[關鍵詞]電子音像;出版;突圍
一、 數字出版時代,電子音像出版社的困境
我國電子音像出版業發育先天不足,在產業政策的制定、資源的優化配置、人才的培養、資金技術的利用等方面發展處于滯后狀態。 再加上音像出版周期長,投入多,成本高,風險大,又有盜版的沖擊,圖書出版權的缺失,電子音像出版業從一開始,生存就比圖書出版業困難。新媒體的興起,以AT、VCD、DVD、CD-ROM為主要載體的音像電子出版業,已很難用其中某種或幾種載體形式完成從編輯到發行的常態盈利過程。音像電子出版,作為一種中間的出版業態,其生存空間、利潤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狹小,音像電子介質更多只能作為其他介質出版物的補充形式。
二、 跨媒體出版——地方電子音像出版社的突圍之路
數字技術對整個社會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不只是音像電子業,傳統的書、報、刊出版業也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目前音像電子業跨媒體轉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實現網絡、手機等數字多媒體的轉型。在數字技術深刻影響的大勢所趨下,這種轉型,不僅僅是電子音像出版社,大多數出版社都在嘗試。在這種轉型中,電子音像出版社相對于圖書出版社,轉型的優勢有兩點:一是產品內容(聲頻、視頻)本身便是數字化的產品,對接更簡便;二是擁有相對技術上的優勢。但要這種轉型也存在一些問題:數字出版所需投入非常大,但目前卻還沒有找到適合的贏利模式,所以出版社仍然是重視多,行動少。出版社之所以“行動少”,關鍵原因在于三點,一是機制,二是投入,三是決心。這三點的制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
2.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實現圖書出版(盤配書)的轉型。“盤配書”有利于電子音像產品的發行,能更好地帶動原有電子音像產品的銷售,在諸多轉型中,實現圖書出版是提升出版社效益的最快手段。同時許多出版社在實踐中體會到,“盤配書”是防止盜版的良好措施。這種轉型的優勢:①電子音像出版社對圖書的出版流程非常熟悉,也具備相應的人才和作者資源,實現圖書出版沒有版權、技術、編輯隊伍等方面的阻礙。②有成熟、完整的編、印、發產業鏈,可以預計出版的贏利情況。③音像電子出版單位跨報紙、期刊(電子期刊)等多種出版形式的轉型。這種跨報刊出版的轉型形式,其實現的困難程度以及所預期獲得的效益,介乎向手機、網絡數字多媒體轉型和向圖書出版轉型之間。但相比圖書出版,這種轉型的劣勢在于:①雖然報刊具有成熟的產業鏈,但是,報刊受到數字化的影響很大,報紙的廣告份額日益被網絡分一杯羹;而很多曾經輝煌的期刊,如今生存都困難。從目前來看,報刊所受到的影響,高于圖書出版所受到的影響。②報刊的出版流程與電子音像出版流程有較大差異,轉型報刊出版,需要了解熟悉的過程更長,這意味著投入需要更多。③報刊都有一個培育期,需要有較大的資金和時間投入,相對風險更大。④跨報刊出版,同樣有一個報號和刊號的制約問題。
三、 探討解決之道
1.創新音像電子管理模式,變介質形態管理為內容管理。在跨媒體出版的大勢所趨下,以介質形態為主的管理模式明顯不符合音像電子業發展的特點和要求。而以電子音像內容為主的管理模式將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全面開發利用,不僅符合電子音像業未來產品分化、市場細分的發展趨勢,也有利于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
2.細分市場,是音像電子出版的可持續之路。電子音像出版的持續發展,只有著眼于更加細致的專業分工和高端市場,才有大的出路。如農業科學、醫藥衛生、體育等領域以及開始分化的教育、娛樂類市場等。而高端服務,針對特殊的具有大購買力非個人用戶群,受盜版侵害相對較小,具有高風險、高回報、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
3.創新介質,積極探索新的電子音像出版模式。數字出版的贏利模式尚不明確,電子音像出版社應積極投入介質的創新,把體制機制創新和新介質的運用、經營業態的創新共同列入規劃之中。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