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家統計數據一覽
二、教育信息化亮點
愛沙尼亞教育信息化持續推進方面做得很好,所有學校都開展了質量管理項目和年度自我評估。所有學校將數據納入國家系統,國家數據庫還包含了約45個學生指標和50個教師指標。
愛沙尼亞致力于推行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數字化國家身份證能夠確保網上交易行為的安全性。同時,它能被用于與醫療保健提供者和商業部門的交流。數字化身份證上的信息可以通過加密儲存在個人手機內。
三、教育體系的結構與性質
(一)職能部門的主要責任
愛沙尼亞教育與研究部(以下簡稱教育部)負責愛沙尼亞的教育系統。該部門與一些半獨立和獨立的機構合作,合作機構包括其他國家部門、基金會、大學和私人公司(Toots et al. 2009;Anton 2010a,2010b)。全國考試與資格委員會(National Board of Examinations and Qualifications,NQEB)與教育部共同研討、開發和修訂國家課程和相關評估,并對國家考試進行管理。
幾乎所有的愛沙尼亞學生都在公立學校上學,此外還有2%的學生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以及3%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就讀。雖然各地的教育機構在如何實施國家課程上有一些靈活性,但在國家層面上,對教育采取集中方式管理。學校有權選擇教學語言,而且高中階段(17-19歲)的學校能夠選擇課程的重點方向,例如學校教學是強調人文學科還是科學學科(Toots et al. 2009)。學生一般從7歲至19歲在同一所學校就讀。鑒于愛沙尼亞學生人數已經減少,政府希望關閉一些學校,同時指定部分學校不招收小學和初中階段(7-16歲)及高中階段(17-19歲)的學生。由于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反對,政府將重新考慮該計劃(M?覿gi 2010)。
虎躍基金會(The Tiger Leap Foundation)是一個和政府關系密切又獨立于教育部的組織,負責愛沙尼亞教育信息化工作。該基金會的目標是使每個愛沙尼亞學生成為當今信息社會的優秀人才,并為所有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Tiger Leap Foundation 2009a;Tiger Leap Foundation,Tiger Projects website)。自1997年建立以來,基金會已經實現了三個戰略計劃,現在正致力于制訂第四個計劃。基金會的委員會中包括了來自國家和地方政府的代表、教師和家長。政府提供的資金占基金會來源的80%左右,其余由歐洲的政府資金、私營機構和個人提供。
四、教育信息化
(一)國家教育信息規劃
政府與虎躍基金會共同起草國家教育信息化方案。盡管新的戰略計劃每3~5年出臺一次,政府要求基金會對其活動進行年度審查,以了解基金會是否完成規劃目標,并對工作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基金會每年都修訂和實施行動計劃,來確保行動計劃與戰略文件相符(Anton 2010b)。
2006到2009年間,政府重新修訂了K-12課程,虎躍基金會戰略規劃(2010–2018年)目前仍處在起草階段。該文件提出虎躍基金會的工作目標,同時也明確了其未來幾年的內部戰略。
新的戰略規劃的制定使用了2006年9月的研究和監控數據,以及通識教育發展規劃(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 (2007-13))、教師教育戰略(Teacher Education Strategy (2008-13))、跨部門的國家戰略發展規劃(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虎躍基金會戰略規劃強調21世紀的創新、交流和合作能力,并提出了針對學生、教師和管理者的目標。規劃旨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機會,運用ICT開拓傳統學習資料的獲取途徑,開闊跨學科的視野,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會,提高具備高水平信息技術素養的教師比例,提高擁有創新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比例,通過適當利用ICT使管理任務更加順利地完成(Tiger Leap Foundation 2009b)。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官方行動項目或戰略附屬的項目,但教育部確立了教育信息化3大工作重點:提高數字學習材料的質量、將ICT應用于科學課程以及提高教師使用ICT教學的效率。
(二)國家規劃的具體內容
標題:《虎躍基金會戰略規劃(2010–2018年)》
出版年份:最新版本尚未發布
網址:目前尚未公布
(三)私立機構的參與
政府和虎躍基金會尋求與私營機構以及其他基金會的合作。對于這種合作關系,政府和虎躍基金會均未給予任何正式的鼓勵,但是私人企業為虎躍基金會提供大約15%的運營經費,虎躍基金會打算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將這一比例擴大一倍。目前的合作對象不僅包括硬件和軟件制造商,也包括銀行和通信公司。
政府對達成合作協議并未提供任何官方鼓勵措施。例如,大多數愛沙尼亞人通過網絡途徑儲蓄,因此投資于針對青少年的網絡資源,銀行就可以增加大眾對其產品的熟悉度,當這些青少年成人后,銀行就可能獲得投資回報(Anton 2010b)。而且,積累更多私人資金是從歐盟政府項目中得到更多資金的途徑之一,這些項目都要求成員國能提供數量匹配的資金。
教育部還與一些私人基金會合作,如目前與Look@World基金會在發展學校信息系統方面的合作。Look@World基金會于2001年成立,旨在幫助愛沙尼亞人享受計算機和網絡帶來的更多便利。除了為成人提供免費的計算機課程,Look@World基金會還提高了人們對于數字服務(如數字身份證和移動身份證)的認識,移動身份證是將加密的身份證信息儲存在個人手機內(Estoni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2010;ID.ee website)。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不直接參與一項名為EstWin項目的公私合作,該項目服務于下一代寬帶網絡(next-generation broadband network)的國家規劃和實施,項目合作方有政府幾個部門和電信公司。該項目計劃使用公共資金在農村地區建立纖維光網絡,私營公司則會在城市地區鋪設網絡并向農村和城市地區提供服務。項目目標包括到2015年普及10兆寬帶,光纖電纜覆蓋98%的居民區、商業區和公共建筑等。項目合伙人成立了愛沙尼亞寬帶發展基金會以監督項目進展(Estoni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2010)。
五、ICT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支持
愛沙尼亞學校已經配備了高質量的ICT基礎設施,因此完善基礎設施不是教育部的工作重點(Anton 2010a)。所有學校都已被納入全國網絡學校信息系統,大多數學校都使用學習管理系統(LMSs)。為教師提供筆記本電腦的項目已啟動數年。另外,寬帶網絡建設正通過跨部門的EstWin項目推進。
愛沙尼亞學校完善的配備和網絡接入情況反映出新技術在愛沙尼亞社會受到了高度重視。在愛沙尼亞,互聯網無處不在,最受歡迎的互聯網協議語音技術(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軟件Skype就誕生于愛沙尼亞。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近3/5的16-54歲的愛沙尼亞人稱,除了使用互聯網進行社交和工作外,他們還經常通過互聯網享受公共服務,瀏覽在線數據庫(Estoni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2010)。
六、在教學中強化技術應用、改進學生學習
(一)學生教育信息化國家標準
近期完成的課程全面調整使舊課程體系下的標準作廢。因此,教育部正在起草新的標準。愛沙尼亞沒有專為教育信息化設立的標準,但在新標準中,信息化目標將融入整個課程體系。
(二)該領域的工作重點及優先發展項目
在知識經濟環境中,為使愛沙尼亞通過支持創新和發展商業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教育部支持跨部門合作,以實現設定的目標(Eston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7)。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數字學習材料質量和將ICT更有效地融入科學課程。通過ICT打開跨學科視野、通過ICT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也是工作重點。
教育部希望開發的學習材料能夠使用和最優的電腦游戲一樣的技術,并使學習材料和電腦游戲一樣對學生有吸引力,作為增強學生課程參與度的一種途徑。作為一種增強學生參與度的另一種方法,教育部提倡學生用各種設備收集數據和開展實驗。需要注意的是,對高質量的數字學習材料和ICT設備的投資并不能增加學生(除在校學習外)獲取虛擬的、非同步學習的機會,相反,這給與學生來學校上學的理由——使用他們在學校以外的地方無法接觸到的先進的工具(Anton 2010b)。更進一步講,這些基于項目的、能在真實世界中應用的、使用了設備的體驗學習使學生的職業定位更加清晰。這些工作的目標是使傳統的課堂更能反映勞動力和工業發展現狀,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課程中(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STEM)。
教育部將各種設備視為提高學生對各學科領域興趣的途徑,特別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課程。目前,愛沙尼亞在這些學科中都存在不足,政府希望改變這一現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雙管齊下,一方面在科學探究方面提高學生參與度,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對創新領域更具戰略性的投資來改進研究結構。新課程通過一系列小項目體現了這些目標,如舉辦全國年度機器人設計競賽,在這一比賽中,學生需要自己設計軟件、組裝機器人。活動目的是將理論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教育部通過招標程序來購買活動需要的軟件和設備(Anton 2010b;Tiger Leap Foundation TechnoTiger website)。
為了解ICT在學習成果方面的作用,教育部啟動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學生筆記本電腦使用調查研究,調查結果在2009年公布。該研究向12所學校的近百名八年級學生免費提供了筆記本電腦。學校由虎躍基金會選取,有城市、鄉村學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研究者分析了來自被訪者、調查材料、網站信息以及電腦中安裝的間諜軟件的信息。研究結果顯示了一些負面的發現,如學生對于ICT對學習的幫助的意識隨著項目進展而下降,教師和學生發現筆記本電腦加重了工作量而非簡化了工作。然而,筆記本電腦確實使學生更加自信,并使他們在學習上更有責任心。雖然研究沒有發現筆記本電腦的使用和學習成果之間存在正相關性,但研究為教育部確定工作重點提供了參考,如開發高質量的數字學習材料。研究還發現,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年輕人能更熟練使用新技術,他們就能借助ICT促進自身的學習。在技術和學科內容方面,他們仍然需要有人指點。
目前,一些國家傾向于完善教室內的配備,另一些國家強調投資于移動設備,使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愛沙尼亞則介于兩者之間。教育部一方面加強完善教室內的裝備,如安裝一些學生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沒有機會接觸的設備,但更傾向于在為教師和學生配備筆記本電腦方面加大投資,而非在互動白板上花更多錢。這一做法符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性學習和真實經歷的目標,使學校成為有吸引力的學習場所(Anton 2010b)。
雖然不具有教學功能,但愛沙尼亞學校信息系統可以被看做是ICT支持學生學習的另一條途徑。通過該系統,能追蹤到每一名學生的信息,如個人信息、年級、成績單等,系統還有助于家長、教師、管理者和學生間的溝通。家長對于學校信息系統以及系統界面的使用非常有熱情。他們可以登錄學校信息系統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作業和分數,通過手機短信,他們甚至還可以在孩子缺席課堂時收到提示信息。一旦家長在網上看到有考試已經舉行,就可以打電話到學校問何時能知道孩子某項考試的成績。雖然一些教師開始認為這種高透明度是對教師自主性的一種侵犯,家長極高的熱情使這一政策得以持續推行(Anton 2010b)。
七、運用ICT增強教師能力
(一)教師教育信息化國家標準
與學生教育信息化國家標準相似,為配合國家課程的修訂, 教育部目前正在重新制訂教師信息化標準。同樣,愛沙尼亞也沒有專門的教師教育信息化標準。但在教師評價的15項標準中包括ICT技能(Anton 2010b)。
(二)該領域的工作重點及優先發展項目
推進教師對ICT的使用是重點工作之一。所有教師都會使用普通軟件,但對于使用ICT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技巧,絕大多數教師都需要額外的指導,如在授課時使用ICT的程度以及如何有效使用ICT(Anton 2010b)。虎躍基金會與來自大學和國家職業中心的專家合作,提供一系列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超過2/3的教師參加了虎躍基金會之前提供的專業發展項目——校園計算機(Computers at School)。目前的項目是電子虎項目(DigiTiger),承接先前項目的培訓內容,如培訓教師使用課程管理系統和學生評價數字管理系統。虎躍基金會還幫助教師與其他教師和專業網站設計人員一起合作,開發高質量的數字學習材料(Anton 2010b;Tiger Leap Foundation DigiTiger website)。
虎躍基金會目前還提供兩項規模較小但更加專業的培訓:Anima Tiger和 Project Kit。Anima Tiger項目教授計算機動畫基礎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該培訓可以幫助教師設計動畫課堂,并邀請學生參與動畫制作。Project Kit項目則教授如何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使用ICT。教師以科目為小組學習,項目還鼓勵在教師的合作中使用ICT。教育部認為,學生已經在使用ICT中有了合作,如通過社交網絡,教師在使用ICT中的合作也應該受到鼓勵。
教師已經通過學習資料夾網(Learning Folders Net)分享教學材料(Miksike website),這是一個有搜索功能的在線圖書館,教師可以登錄該網站,下載或者上傳材料,這使得教師可以通過Koolielu.ee門戶網站與其他教師合作。由虎躍基金會支持的網站Koolielu.ee是免費軟件和工具、信息、討論的集合地,一些軟件和工具是針對具體學科的,另一些則支持一般的ICT使用。網站為教師提供的社區主要針對某學校的教師或者各學科教師群體。
虎躍基金會通過向在特定情況下提出請求的教師提供筆記本電腦,來進一步支持將ICT融入教學。為了獲得筆記本電腦,教師必須表示同意完成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或者證明其ICT素養,并至少有一半時間受聘于(employed at least half-time)一所ICT設備充足的學校,以保證筆記本電腦能夠在教學中發揮作用。筆記本電腦可以在學校和教師家中使用。通過該項目,約4 000名教師(超過1/4的教師)已經獲取了筆記本電腦(Anton 2010b;M?覿gi 2010)。
教育部希望不僅僅是教師,學校校長和管理者也需要得到支持,并希望看到教師和管理者都在信息化中有更高的參與度。
八、下一步重點推進的工作
愛沙尼亞教育信息化持續推進方面做得很好,從2006年起,教育部就命令學校實施質量管理方案。在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優秀范例(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Excellence Model)的模型下,學校可以自由開發適合自己的系統(Kukemelk et al. 2008)。2008年,學校質量管理的評估從初步研究和教師調查試點開始入手。調查涉及對促進學生學習(追蹤和分析出席率、成績以及各年級畢業率)、教師對按績效付酬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在學校決策中的作用的態度。研究由來自大學的研究人員具體開展,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提供資金,并在2009年全面開展(Kukemelk et al. 2008)。
國家教育規劃的制定參考了2006-2009年的調查和監測數據(Anton 2010b)。教育部網站的“調查、數據和數據庫”部分提供了最新的調查研究和全國數據收集結果的鏈接。
(一)數據系統的投入
人口規模小和對數據收集缺少文化阻力,這兩個因素都有助于愛沙尼亞的數據收集。教育部開展的全國數據收集能用于戰略制定,數據系統的使用也是一種與教育利益相關者溝通的方式。在學校層面,每所學校都有1~2名人員負責數據工作,如學生、教師和學校信息(包括語言、空間、可利用資源和所獲得的認證)。電子成績單和學位證從學生入學第一年開始(7歲)保留,一直到博士階段。 國家系統追蹤的45項學生指標包括年級、成績、學位以及個人信息,50項教師指標包括專業化、培訓以及工作量。其中一些信息公布在教育部網站上。教育部計劃進一步擴大這項信息收集工作至成人教育,作為了解終身教育的一種途徑(Anton 2010a, 2010b)。
愛沙尼亞開展了多項數據收集工作,但除了全國初中(16歲)和高中(19歲)畢業考試,沒有開展全國性的年級水平測試。全國考試與資格委員會正在籌備在線國家考試。愛沙尼亞定期參加國際測試,如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并將得到的結果與自己收集的數據共同進行分析。
各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指導每年進行的自我評價是數據的另外一個來源。每所學校都必須進行自評,自評結果將用于學校層面的政策制定。一些地方的學校每年都需要將其自評結果上報國家數據庫。教育部通過每3年對一部分學校進行評估來矯正學校的內部評估。為根據政策文件調整行動計劃,以及周期性地修訂政策文件,以上述兩種形式收集的數據都會得到分析(Anton 2010a,2010b)。
(二)國家ICT項目政策評估工作
政策評估通常通過每年審查上文提到的數據的形式開展。所有項目都包含了評估部分,評估結果用于年度審查,對評估結果的分析將用于行動戰略和新政策文件制訂中。例如,學生筆記本電腦試點研究的數據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調查、直接從筆記本中獲取的數據收集而成。研究提出的建議幫助教育部確立了目前工作重點之一——開發高質量的數字學習材料。
(三)國家教育信息化指標的數據收集
教育部通過調查來了解教師在教學中ICT的使用。調查涉及的指標包括使用頻率、類型、教師ICT使用風格,以及教師對ICT的態度。教育部將這些數據保存在國家數據庫中,用這些數據來幫助教師專業發展規劃。虎躍基金會每1-2年進行一次數據收集,主要依據學生、教師和管理者的自我調查報告,調查會公布在網站上(Anton 2010a,2010b)。
(四)國際數據采集的參與計劃
愛沙尼亞對于其在國際數據收集方面的表現非常自豪,計劃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教育研究中的信息技術項目(Seco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tudy,SITES)和國際數學和科學素養趨勢研究項目(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
編輯: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