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光:東莞萬江人,現任拔蛟窩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小學語文高級教師、高級政工師。曾獲“萬江區小學優秀校長”“萬江區優秀黨務工作者”“東莞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等。
他的教育人生開始于22歲那一年。那時,年輕的他在發揚自己專長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積累,扎實履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不斷提升。
43歲那年他第一次當校長。10年間,他挑戰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實現了看似不可實現的目標,在校長一職上大膽創新與實踐,在當地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10年后,他來到拔蛟窩小學,開始了又一次的“教育創業”,為打造一所名副其實的省一級學校而不懈努力著。
他是葉洪光,是中國千千萬萬基層校長中的一員,是活躍在你我身邊默默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樸實教者。他與他們的故事并非傳奇,但當他們以人生做筆,用心血與汗水去著墨心中的教育藍圖時,那種堅韌、執著、無畏與誠意,不禁讓我們對孩子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扎實為師寫春秋
1976年的元旦,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里,22歲的葉洪光也迎來了自己從教人生的開端。他以農宣隊員的身份入職萬江中學。宣傳、文藝方面的才能不僅讓他當起音樂、政治教師來得心應手,還使他在任學校政工組成員、團總支副書記時工作得游刃有余。工作之余,他積極協助萬江區團委開展工作,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讓他連續兩年被評為“萬江區優秀共青團干部”。
1978年,葉洪光來到石美小學,在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學校團支部書記的同時,開始擔任語文教師,而且一當就當了19年。他在一線教職上扎根,不斷學習、積累,憑借著自己的寫作特長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寫作指導法,所指導的學生習作在參加1995年、1996年的奧林匹克全國小學生作文大賽時連續兩年榮獲優秀作文獎和優秀指導獎。中國青少年寫作年鑒編輯委員會主編的《青少年寫作年鑒》(1996卷)在將該校學生葉佩玲的習作《當試卷發下時》收編出版時,葉洪光的名字也被編入了優秀寫作輔導教師名錄,并且還被賦予了這樣的一番評價:“他在寫作上重視培養學生作文興趣,善于精心設計一些有趣的場面、游戲和表演動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求索作文。組織學生參加第二屆奧林匹克杯全國作文大賽,多人獲獎?!?/p>
在石美小學任教期間,葉洪光還完成了四年的中師函授和三年的大專課程,并順利畢業。幾年的專業學習深造讓葉洪光在面對教育實踐時有了更多的思考,于是開始用文字去記載那些紛繁的教育現象與應對之道。不知不覺中,他的理論水平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篇獲獎論文《談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鼓勵著他不斷推開從教生涯中的一扇扇新“窗”,開始探索不一樣的從教之樂。迄今為止,他所撰寫的論文有3篇獲國家級獎,7篇獲省級獎,6篇獲市級獎,還有10余篇已被多本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收編出版。教育實踐經驗的豐富與教育成果的不斷涌現讓葉洪光在為人師的日子里不僅出色履行了助人成長的職責,還使他收獲了自我的提升。更廣闊的舞臺在等待著他。
初任校長展鋒芒
1997年8月,葉洪光到萬江區小享小學任校長,開始用心用力演繹一個全新的教育角色。過去當老師、輔導員都只需聽從校長的安排做好份內事就可以了,現在則要全盤考慮學校的工作,還要分配給教師工作,這讓初任校長的葉洪光感到既陌生又充滿了挑戰。
任一所學校的校長就像一次創業,需要完成一些從無到有的“創造”,申報市一級學校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挑戰。當翻開《廣東省全日制小學等級評估方案》,看著其中的39條指標要求,再對照學校的現狀時,葉洪光心都涼了。場地不夠、設施不齊、資料不足,人手欠缺……怎么評呢?而且市一級學校的標準是什么?條件是什么?怎樣去申報?如此重擔落在誰身上都是壓力,更何況還落在了一個缺乏經驗的“新兵”肩頭,工作量之大、完成難度之巨可想而知,幾乎堪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面對著小享村民的拳拳期盼,葉洪光胸中的那股激情被點燃了,初任校長的他沒有被所謂的“經驗之談”嚇倒,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倔強勁頭,他在心中暗暗決定:干,而且要干得漂亮。當時的學校場地基本達標,但無運動場、電教室,還需添置很多設備,資料檔案等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去整理,于是葉洪光立即成立了申報領導小組,親自掛帥任組長,并分設各專項工作組,將任務與責任具體到個人。在那一年里,全校師生在葉洪光的帶領下馬力全開,齊心協力地為通過市一級學校的評估而努力著。申報領導小組編制了還需補齊的設備清單,向小享村申請經費。經費到位后,校園開始按照新的規劃重新改建,加建了運動場、改建了電教室,并按照市內其他市一級學校的建設調整了校園布局及設施配置。除了在校園建設等硬件指標上下工夫,葉洪光還不斷充實學校的“軟件”,開始招兵買馬,配齊音、體、美、信息等專職教師,雙管齊下地打造名副其實的市一級學校。經過一年的努力,學校申報條件已成熟,于1998年9月通過東莞市一級學校的評估驗收,成為當時全市第28所,村辦的第6所市一級學校。就這樣,初任校長的葉洪光鋒芒畢現,硬是通過“買米添柴”完成了原本的“無米之炊”。在市一級學校的掛牌儀式上,各村的書記、干部,各校的領導,有關部門單位的領導,群眾一千多人齊聚小享村影劇院。當葉洪光與村書記萬暖枝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何炯手中接過“東莞市一級學?!钡呐曝視r,一年來的汗水、心血終于得到回報。
首戰告捷后,葉洪光收獲了經驗,也累積了自信,開始大刀闊斧地抓教學、促科研、創特色,不僅使學校學生在參加的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更是吸引了諸多媒體對學校特色教育的連篇報道。10年的歷練讓葉洪光在校長的崗位上真正成熟了起來。
掌舵拔蛟窩,五載步步高
2007年8月,葉洪光調任拔蛟窩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雖然已在實踐工作中有了豐富的經驗,但來到一個全新的平臺,面對著全新的環境與條件,已經53歲的葉洪光又要開始一次全新的奮斗,這對于他而言,無異于一次全新的“創業”。
在當時的拔蛟窩小學,部分教師上課不認真、對學生不負責任的狀況依然存在。因此,葉洪光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了監課“突襲戰”。雖然這樣的“突襲戰”客觀上較有效地提升了課堂質量,形式也逐步由“校長監課”向“學生家長零距離直面教學”發展,但這種讓教師們被動地去改變的“威懾”終究不是優化師資的良策,畢竟教師“師范類科班出身的不多,教學綜合素質普遍偏低;評課不得要領,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的科研能力弱,缺乏教研經驗……”這樣的問題不是靠“威懾”就能解決的。于是,葉洪光將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作為工作的重點,力圖從提高教師的基本業務素質開始,向教師素質要教學質量。為了鞏固教師們的教學基本功,葉洪光邀請了國家級、省市級的專家學者來校對教師進行師德、科研、書法、普通話等方面的培訓,同時親自為教師們上培訓課,利用校本資源強化教師培訓效果。為能提升教師們的教學技巧,葉洪光邀請了市里教研室的教研員、教學輔導員、業務好手、名師精英等定期到校對骨干教師進行跟蹤指導、言傳身教。除了將專家們“請進來”,葉洪光也主張教師們要“走出去”,積極參加校際間的交流活動以及市里甚至外省的相關比賽和活動,在一個更寬闊的平臺上與同行們切磋。
葉洪光說,“我來拔蛟窩小學后,一個學期的教師培訓投入相當于之前三四年的總和”。他呷了一口茶,堅定地說,“我相信讓教師們多出去看看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們不僅能夠帶回更好的精神狀態,而且也能帶回很多新的經驗和‘嘗新’的勇氣”。確實,目前正在拔蛟窩小學火熱開展著的經典詩文朗讀活動不僅活躍了整個校園的氛圍,而且還讓其贏得了區里詩文朗讀比賽一等獎的榮譽。教師們在葉校長手把手的指導下逐漸學會了做課題,“市級優秀教師”的稱號也花落拔蛟窩小學了,不少教師現在參加市里的比賽甚至還能獲得一等獎……可謂成果喜人。葉校長說:“目前取得的進步雖然相較于一些學校而言微不足道,但對于師資基礎薄弱的我們學校來說,很多成績都是歷史性的突破,都讓我們充滿了希望和斗志?!?/p>
在對學校運作的核心系統“師資”進行大力改造的同時,葉洪光也在關注學校的硬件設備狀況及整體建設存在的問題。他將原來存在應用“硬傷”的電教設備更新換代,共設置了20多間多媒體教室,還對電腦室、體育室、書法室等進行了改造,甚至令人把教室里的黑板、學生的課桌椅全部換成新的。在葉洪光的不懈爭取和努力下,拔蛟窩小學的多媒體教室、書法室、體育室都因為充足優質的器材配備而煥然一新。學校修建了區內一流的多功能綜合運動場,建設了品種齊全的生物園,高標準裝修了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建造了文化長廊,增設了校風、學風、班風牌、宣傳標語、名人名像宣傳畫等,圖書館的藏書量也達到了兩萬多冊。葉校長告訴記者,當時優化學校的基礎硬件設施花了近200萬,基本上算是把教師學生們普遍抱怨的問題解決了。他說:“我一直覺得反映到校長這兒的問題能不能完全解決是一個問題,當校長的有沒有全心全意地去努力解決是另一個問題。前一個問題也許會受限于客觀條件,但后一個問題考驗的絕對是校長的責任心和覺悟,這是更根本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自己是個基本合格的校長?!焙唵蔚囊环?,這位基層校長的直率和善良、無奈和堅持都已展露無遺。
經過幾年的發展,拔蛟窩小學已被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命名為“全國學校體育場所向社會開放試點學校”,并先后榮獲“東莞市綠色學?!薄皷|莞市一級學校”“廣東省一級學?!薄叭珖Z文教改示范校”等榮譽。當記者問及對于學校發展有何未來預期時,葉校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我要把拔蛟窩小學辦成一所名副其實的省一級學?!?,這個愿望一如葉洪光給人的印象般,樸實而充滿力量。拔蛟窩小學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李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