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公開的推動下,電子檔案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歷程。
1 檔案的歷史價值和現代價值
在我國古代,檔案也是圖書,有著共同的起點:結繩—刻契—甲骨文—銅器銘文—簡冊—刻版印刷。檔案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它能重現人、物、事的歷史原貌,具有最可靠的憑證性和科學研究價值。檔案的核心價值是“證史”, 檔案機構最重要的使命是為子孫后代保存“社會記憶”。
電子政務的建設給檔案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是實行政務公開,提高決策和服務水平需要檔案信息;二是借助電子政務平臺,檔案的現代價值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
2 電子政務是電子檔案的源頭
電子政務,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電子檔案,是對國家和社會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政府機關和社會組織產生的電子文件經整理歸檔后的檔案。電子檔案是電子文件的延伸又是數字檔案館的有機組成部分。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必將成為未來檔案館的館藏主體。
電子政務是電子檔案管理的源頭,電子檔案管理是電子政務的效率所在。電子檔案管理應遵循檔案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編目檢索、編研、統計、利用等原則。電子檔案的建設,將較好地解決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的管理問題,使檔案信息資源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進一步發揮作用。也是政府加快信息化進程,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徑。電子政務的實現,必將推動檔案資料的電子化,也只有實現電子檔案的科學管理,才能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
3 檔案館是政府信息公開的行為主體
據有關方面的統計,中國信息資源約80﹪由政府掌控,這80﹪的信息資源中,又有80﹪未被利用。這一狀況,無論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科學研究,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所以說,公開政府信息非常必要,是民眾了解政府行為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窗口,也是增加政府透明度和提高信息利用率的重要保證。筆者在2011年6月22日到6月30日,通過網絡訪問國內31個省級檔案機構,有30家建立了檔案信息網站,29家在網絡中開通現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開查詢系統。遼寧檔案信息網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共享平臺;上海檔案信息網上推出政府公開信息實用分類體系查詢系統;河南省檔案信息網建立現行文件中心、河南數字檔案館等。這都為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溝通架起了一座網絡橋梁。
現行文件中心建設是拓展檔案館功能,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據《河南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統計,目前,全省共有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177個,全部建立已公開現行文件利用中心,為政府信息公開提供便捷的查詢利用服務,年接待利用者1.91萬人次,年提供利用現行文件3.07萬件次;可見,人們對現行文件查詢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
4 電子文件管理中心是發展方向
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已成為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源頭上規范電子文件的形成、管理、歸檔,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完整、長期可讀是檔案部門責無旁貸的任務。政務信息公開、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的趨勢,要求一種能提供數據集中存儲管理、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的新模式,即電子文件管理中心。
電子文件管理中心、電子檔案管理中心和檔案信息傳輸中心,構成檔案信息化“三位一體”交互發展的新格局。成立電子文件管理中心,將歸檔前的文件與歸檔后的文件進行連續管理,依托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將政務活動中產生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電子公文等電子信息,實行集中采集、接收,統一管理,以保證可公開的政府信息“隨時形成、隨時采集、隨時發布”,做到數據規范,安全保密,資源共享,為黨政機關辦公、決策和社會公眾查詢公開的政務信息提供便利服務。本著“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理念,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