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吃了驢肝肺,能活一百歲”……這些雖然是民間俗語,但也是出自實踐的經驗總結,折射出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餐桌上的這種美味情有獨鐘,而近年來源于驢肉的天然綠色特性,全國各地逐漸興起一股驢肉消費熱潮。
驢肉養(yǎng)生,名不虛傳
古人把驢肉比做“龍肉”,不僅贊美驢肉的肉質可口,更看重驢肉的營養(yǎng)價值和滋補健身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驢肉補血,治遠年老損,煮之飲,固本培元。”中醫(yī)認為,驢肉味甘性涼,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等功效,對體弱勞損、氣血虧虛、短氣乏力、心煩失眠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而功效非凡的阿膠制品,則是由驢皮熬制而成,更是滋補氣血、美容養(yǎng)顏的首選之品。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驢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豬肉高,而脂肪含量比牛肉、豬肉低(驢肉脂肪含量僅為1.63%,而牛肉為6.48%,羊肉為 7.98%,豬肉為37.34%);驢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學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于豬肉、牛肉,是典型的高蛋白質、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膽固醇食物,其“兩高兩低”的營養(yǎng)特性,對現代人常見多發(fā)的血脂異常、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著較好的預防保健作用。
另外,驢肉還含有豐富的動物膠、骨膠原和鈣等成分,能為老人、兒童、體弱者和病后調養(yǎng)的人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補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進食驢肉,既飽口福,又能防病,一舉多得。
怎么吃,有講究
驢肉既可作為鹵菜涼拌食用,也可配以素菜燒、燉和煮湯。長期以來,在魯西、魯東南、晉東南、晉西北、豫西北、皖北、皖西、陜北、河北一帶許多地方,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驢肉傳統(tǒng)食品和地方名吃。如青州府夾河驢肉、河間驢肉燒餅、廣饒肴驢肉、保定漕河驢肉火燒等,都是人們推崇的美食。
毛驢分褐、黑、白三種,藥用價值以黑驢之肉為最佳。而選取驢肉入菜,想要獲得最佳的口感和鮮美,必須嚴格挑選,并當天宰殺,當天入菜。在烹調上,盡管鮮驢肉本身鮮嫩脆滑,但它也有一個小小的遺憾——略帶腥味。如果烹調不得法,不但會將驢肉做老,而且使腥味加重或變?yōu)樗嵛叮ǔE胝{師是以蘇打水調和去腥。
驢的全身均可入菜,根據部位不同和不同的烹調方法可調制出風味各異的菜肴。如驢肉湯四季皆宜,在寒冷的冬季來一碗這樣的湯,可暖身滋補;在炎熱的夏天來一碗這樣的湯,可醒胃潤膚;特別是對于女性,長期喝此湯,可養(yǎng)顏護膚。
驢肉雖然好吃,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但也有食用禁忌。如孕婦、脾胃虛寒、慢性腸炎、腹瀉者最好不要食用;同時,驢肉最好不與豬肉同食,食后不宜立即飲茶水等。
沙鍋燉驢肉
原料:驢脯肉、冬筍、白果、花生油、蔥、姜、花椒、大茴香、雞清湯適量。
做法:(1)生驢脯肉用清水洗凈,切成1寸見方的塊,用鐵簽在肉上扎些眼,下開水鍋煮透,撈出放涼水內泡1小時,使其出盡血沫。(2)冬筍切片,花椒、大茴香洗凈后用布包好。白果下鍋煮熟,去殼去芯,蔥切成段。(3)沙鍋上火,加入花生油燒熱后入蔥姜,放驢肉塊及各種配料調料、雞清湯,大火燒開,移小火燉約2小時,待肉酥爛,湯色棕黃時取出布包,撒胡椒粉,原鍋上桌。
五香醬驢肉
原料:驢肉1千克,蔥段、姜片各15克,精鹽、糖各10克,醬油50克,白酒15毫升,山楂片2克,花椒、大料、甘草、丁香、桂皮、草果、小茴香各5克,麻油20克。
做法:(1)將驢肉切成兩大塊,在涼水里泡約4個小時,撈出放入開水鍋中,煮5分鐘左右,撈出后洗凈,略拍。(2)將甘草、丁香、桂皮、草果、山楂片、大料、花椒、小茴香、裝入紗布袋中,用繩扎緊口,放入鍋內,倒入水,放入驢肉、蔥段、姜片、精鹽、醬油、糖、白酒,燒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2個小時,待用筷子能扎透時驢肉已熟,撈出抹上麻油,晾涼后,切成片即可裝盤。此菜色澤紅潤,驢肉香爛,味美可口。
驢肉湯
原料:驢肉500克,料酒25克,精鹽5克,蔥段、姜片、蒜各10克,豆豉20克,花椒水、豬油適量。
做法:將驢肉洗凈,下沸水鍋中汆透,撈出后切片;鍋燒熱,加少許豬油,將蔥、蒜爆香,下入驢肉煸炒至水干,烹入料酒,加鹽、花椒水、豆豉、味精,倒入適量的驢骨湯,燒煮驢肉熟爛,揀去蔥姜,裝盆即成。飲湯食肉,對神志失調的患者最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