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女性更年期(現稱圍絕經期),很多人可能都有話要說。無論你作為兒女或丈夫,那個生命里最愛你,同時也是你最愛的女人或早或晚都要經歷這樣一個時期。對于兒女而言,從前的溫柔媽媽變成了一個愛挑剔、愛抱怨、點火就著的火爆老媽。而丈夫也在疑惑,原來體貼入微的枕邊人怎么就一夜之間沒了身材,變成“魔鬼”了呢?沒錯,這一切可能都源于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婦女從生殖功能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喪失的過渡時期,包括絕經前期、絕經期和絕經后期三個階段。一般從45歲開始,持續10~15年。在這一時期,由于卵巢功能減退,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數婦女會出現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癥狀,如月經變化、面色潮紅、心悸、失眠、抑郁、情緒不穩定、易激動等,這種變化,醫學上稱為更年期綜合征(現叫圍絕經期綜合征)。
據最新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女性總數已達6億多人,其中更年期女性高達1.6億,居世界首位。這么多女性處于更年期,但大多數女性在認識上對更年期存在嚴重的誤區:要么認為更年期不是“病”,忍一忍就過去了;要么采取錯誤的應對方法,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如果對更年期綜合征未進行正確的治療,則會加速器官衰老,給自身健康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骨質疏松、骨折、老年性癡呆等老年病埋下隱患。
衰老從卵巢開始
導致女性出現更年期一系列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卵巢功能的改變。在這期間,隨著年齡增長,卵巢中已無足夠的卵泡發育,雌激素的分泌越來越少,卵巢功能逐漸降低至消失。在絕經過渡期,孕激素降低到正常水平的1%左右,雌激素水平無規律波動造成絕經癥狀。
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女性有更年期綜合征,明顯的表現有:
◎月經改變,這是更年期最明顯的表現,通常在絕經前。月經周期開始紊亂,出現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甚至血崩,有些女性可能有周期縮短、經血量漸減少,直至月經停止。
◎陣發性潮紅及潮熱,這也是更年期女性的典型表現。即突然感到胸、頸部及面部發熱,出汗、畏寒,有時還伴有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癥狀,這類癥狀一般是因血管舒縮功能失調所致。
◎情緒變化,這是更年期女性最易被旁人感知的癥狀。如憂慮、抑郁、易激動、失眠、記憶力減退,甚至喜怒無常。
激素補充療法利大于弊
卵巢功能衰退會引起更年期相關癥狀和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遠期危害。卵巢的功能是分泌性激素和排卵。從理論上看,雌激素補充治療是解決更年期癥狀的根本辦法。此前,關于雌激素補充治療,醫學界一直存在爭議,認為其存在較大風險性。但近年來大量研究數據表明,適時適量的雌激素治療收益要遠遠大于風險,不僅可以緩解更年期相關臨床癥狀,更可以降低遠期相關疾病的風險,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目的。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我國僅有1%的更年期女性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更年期女性就診率低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雌激素補充治療存在認知誤區。許多更年期女性寧愿順其自然,寧可忍受痛苦,也不愿意嘗試激素治療。
其實,科學地使用激素對人體是有肯定益處的。人體中已知的激素有200種,可以說,激素是人體必需的元素,雌激素對女性而言更是必需的。因此,當體內激素下降,合理的激素補充以滿足人體需求,能夠預防因激素水平下降而導致的機體功能紊亂問題。
也有的女性擔心激素補充治療會導致發胖,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因體內雌激素水平驟降,會出現身材變形的問題。而補充雌激素不僅不會使女性變胖,還能改善脂肪分布,幫助保持身形。
至于激素補充治療是否會導致癌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一問題,目前多數專家也持否定觀點。相反,根據國際絕經協會的數據表示,采用雌孕激素聯合治療,會降低子宮內膜癌及結腸癌的發生率。至于乳腺癌,權威證據顯示,雌孕激素聯合補充5年內不增加乳腺癌發生率,而單獨雌激素補充更長時間(7年或以上)也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此外,科學地進行激素補充還可能保護心血管。國際絕經協會數據顯示,對60歲以下的健康女性,激素補充不僅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時間窗”即開始使用還能降低其風險。
專家強調,激素補充治療的安全性和3點有關:
◎一是治療的時機。醫學上認為,從開始出現更年期癥狀(如月經改變、潮熱出汗等)到絕經后10年內至60歲之前,是接受激素補充的最佳時間,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激素治療的“時間窗”。從“時間窗”(60歲之前,絕經10年以內)開始進行激素補充,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的不適癥狀,更能降低絕經后患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二是劑量。國際絕經學會指出,激素補充治療應采用最低有效劑量,也就是能夠在有效治療的前提下,使用最低劑量。掌握這一原則,激素補充對于更年期女性是安全的。
◎三是激素的選擇。這也是影響治療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國際上用于雌激素治療的藥物以天然雌激素為主,這種激素和人體自身的雌激素完全相同,能很好地被身體接受,加上合適的孕激素,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是安全的。
健康生活方式同樣重要
盡管激素治療對更年期女性十分必要,不過,專家也強調,激素治療只是緩解更年期不適癥狀的手段之一。要安然度過更年期,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激素治療應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比激素治療更為重要。
絕經后的婦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會明顯增加。其中原因除了與雌激素缺乏有關,體重增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更年期女性體重增加,主要表現為腹部脂肪堆積,進而可能增加發生胰島素抵抗(通俗地講就是對胰島素不敏感)和脂類代謝異常的風險,隨之而來的就是糖尿病和心臟病發生率升高。此外,體重和脂肪的增加可使婦女發生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增加。這也正是為什么有的專家把脂肪細胞比喻為癌細胞,即指超量的脂肪細胞對健康的危害不亞于癌癥。這就是絕經過渡期女性,應將體重控制在最佳狀態的根本意義所在。
骨質疏松是更年期女性的另一個重要遠期風險。骨質疏松所致的骨折是引起絕經后婦女體弱、生活質量下降的常見原因。50歲左右的女性每天需要鈣1200毫克,但是大多數女性每天常規飲食中的鈣量只有400~800 毫克,所以,每天應補充適量的鈣,最好的辦法是早晚各喝1瓶(袋)牛奶。蛋白質的攝入量也會影響骨密度,每天應該最低攝入46克蛋白質,才能保證一定量的骨密度。應減少食鹽的攝入,因鈉的增加會引起腎臟排鈣的增加,從而使鈣的丟失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