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人大多長壽。
據傳老子年過期頤(編者注:期頤指百歲),這雖無據可考,但孔子73歲、荀子75歲、孟子83歲、莊子89歲、墨子92歲的高壽卻為史書所載。他們的壽命即使放在今天也讓人羨慕,而在環境相對差些的古代,能完成這一“壯舉”更是難能可貴。
為什么古代文人多長壽?除自身良好的修身養性功夫外,筆耕不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執筆寫作,健腦強身
勞逸結合、張弛適度的寫作,對身體至少有健腦強身兩大好處。
健腦
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腦有不同分工,相對而言,左腦主要負責抽象思維,講究邏輯;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講究散發。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它要求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創造性勞動所需要的創造性思維,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直覺與靈感的綜合效應,既有語言過程,又有非語言過程,需要大腦兩半球精誠合作、協調一致、高度整合。
俗話說,用進廢退。用腦即健腦,經常寫作,不僅能全面鍛煉大腦兩半球,而且能增強大腦的協調整合能力。據國內外統計,老年性癡呆在知識分子中的發病率遠遠低于文盲或低文化人群,在學者、專家和作家中極為罕見,也說明用腦即健腦,寫作是最好的用腦方式之一。
傳統寫作必然包含執筆寫字過程,這些過程有一定健腦作用。一方面,寫作通過腦內神經通路完成書寫活動,同時又通過書寫活動鍛煉上述通路及相關的大腦皮層區域;另一方面,寫字對五指的觸壓覺、上肢協調、視覺表象、運動表象、接觸性反饋等均有積極的作用,這些作用尤以用毛筆練書法最為突出。
強身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過三峽,怎能寫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到蘇州,怎能寫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不去春游,怎能寫出“風送落紅攙身過,春風更比路人忙”?不上征程,怎能寫出“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要寫出好的詩詞文章,不僅要多讀天下書,而且要多走天下路,多吃天下苦。走路和吃苦,不都包含著對體魄的鍛煉和意志的磨煉嗎?!
寫字,尤其是毛筆書法,對身體大有好處。香港大學心理系高尚仁教授實驗表明,寫字可使手臂肌群得到鍛煉。其中,寫草書時手臂肌收縮量最大,其次為楷書,再次為篆書和隸書。寫字對呼吸也有影響。平均呼吸深度,寫筆劃正規簡短的字體比筆劃長緩的字體要淺;常態呼吸深度,楷書與隸書比篆書和草書要淺。寫隸書、篆書時,吸氣時間長于呼氣時間;而在常態情況下,吸氣時間比呼氣時間要短。
恰當的寫字方式,不僅可以鍛煉肌肉,而且可以調節呼吸,對健康大有益處。
傾心寫作,怡情養心
養生莫貴于養心,而養心的關鍵在于一個“靜”字。“恬淡為上”,“清靜為天下正”,正是中國養生意識中的重要思想。寫作之所以養心,正是靜心怡情,修身養性。
靜心以怡情
養生要求心靜,寫作也要求心靜。所謂心靜,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寫作必須構思,而構思則“貴在虛靜”,只有排除雜念,不計得失,才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清代張燦有詩云:“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什么“七事都更變”呢?就是因為生活擔子壓在身上,再也不能靜心寧神了。心靜,既利于寫作,又利于養生;心不靜,則文難成,生難養。
寫作可以宣泄情感,有利養生。寫作之初,必須醞釀情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吟哦之間,就可聽到珠玉般悅耳的聲音;凝眸一顧,便能看見風云變幻的景色。這種情感,既是觸景而生,又是平時積聚而成。如果情緒不能適當宣泄或者長期被壓抑,就可能致病。善于寫作的人,寫作時情感一瀉千里,既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又宣舒了胸中淤積之情。
文學本身,也飽含音樂之美、繪畫之美、意境之美。創作或欣賞文學作品,可以充分享受美,體驗快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白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不都是鮮明形象、美妙絕倫的彩墨寫意畫嗎?《蜀道難》之壯美,《山居秋瞑》之優美,以及文學作品“無窮之味與不盡之意”的意境美、氣韻美,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美,不僅欣賞者可以享受,創作者的享受也更深、更廣、更足。
修身以養生
養生家和道德家都強調修身以養生。孔子認為“仁者壽”,主張“三戒”,強調“德潤身,心廣體胖”。孟子善養“浩然之氣”,主張理義養心。華佗主張:“且夫善攝生者,要當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駐百年。”所謂除六害,就是“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捐滋味”“除佞妄”“去妒嫉”,認為“行一善即魂神悅”,“殺害于物,必當中夭”。高度的修養功夫,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處變不驚,忍受挫折,適應環境,積極生活,從而保持身心健康。
寫作與修身養生殊途而同歸,形異而實同。文以載道,古今同理。任何文學作品,都應把優秀的思想內容放在首位,把陶冶情操、教化讀者放在首位。要實現“文以載道”,必須作者自己有道。孔子指出:“有德者必有言”。王充主張:“實誠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內表里,自相副稱。”韓柳等人更把修身養氣看作提高寫作水平的首要途徑。
寫作必須修身,修身方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