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醫孫思邈非常重視房事養生,在其所撰《千金藥方·卷二十七》中,就載有“房中補益”專篇。該篇寫道——
論曰:人年四十已(同以,下同)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頓覺氣力一時衰退。衰退既至,眾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故年至四十,須識房中之術。夫房中術者,其道甚近,兩人莫能行,其法……閉固而已……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務于淫佚,茍求快意,務寸節欲,以廣養生也。非茍欲強身力,幸女色以縱情,意在補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藥者,皆所以速禍,慎之慎之。故年未滿四十者,不足與論房中之事,貪心未止,兼餌補藥,倍力行房,不過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進,少年須慎之。
孫思邈指出,40歲以下者大多數放縱情欲,等到年過40就會突然感到氣力衰減,各種疾病蜂擁而至,如果長久不治便會釀成危重病癥。因此,不惑之年應當掌握房中術。
所謂房中術,講的便是處理房事的原則和方法。其道理淺顯易明,但一般人很難做到,關鍵在于鞏固精關以求閉而不泄。其實,房中術的創制非為貪圖歡樂,而是節制情欲以求養生延年,補益身體而消除疾病,這才是房中術的微妙宗旨。
孫思邈還說,很難與40歲以下者正常討論房事,因為房事在他們眼里就是無盡的欲望,他們同時還服食某些益腎壯陽藥,加倍行房,不待半年時間,身體就會越來越差,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因此,青春年少之人應高度警惕和謹慎!
在“房中補益”篇里,孫思邈又對房事頻率和老年人的房事生活作了明確論述,指出——
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強壯者,一月一泄。凡人氣力自有強盛過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癰疽。若年過六十,而有數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自可閉固也。
顯然,孫思邈所述房事頻率較低,頗適合體質較弱者參考運用;身體強壯者,必定會超過這些房事頻率。至于老年人,孫思邈認為,體弱多病者必須斷絕房事,做到閉精不泄;但身體仍很健康的老年人依舊應當過正常性生活,亦不可強行抑制性欲,否則反而對身心健康有害,甚至會招致癰疽等疾患。
老年人的房事頻率也不可過高,最多不要超過每月2次。孫氏特別例舉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一位70多歲的老翁為例,其人陽氣旺盛,甚至白天都想與老妻共寢,而且每次交媾之事都能完成,他詢問垂暮之年出現這種情況是好事還是壞事。孫氏指出這很不正常,并且深深地為他的健康和生命擔憂。結果僅僅過了40多天老人就去世了。
孫氏還對房中禁忌做了如下論述——
人有所怒,血氣未定,因以交合,令人發癰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莖中痛,面失血色。及遠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且婦人月事未絕而交合,令人成病。
孫思邈說在盛怒不已、強忍小便、遠行疲憊等情況下,均不宜過性生活,否則損傷健康,也不利懷孕。至于婦女月經期間更應嚴禁房事,否則勢必釀成嚴重婦科病等疾患。孫思邈這番話,無疑值得人們重視和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