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獲最佳影片
第21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于9月26日在浙江紹興開幕,9月29日落下帷幕。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百花獎逢偶數年評選。在本屆百花獎頒獎典禮上,《唐山大地震》《辛亥革命》《失戀33天》成為最大贏家,瓜分了幾乎所有獎項。
百花獎選票達830多萬張
對百花獎的評選規則成為業界及媒體關注的焦點。據本屆電影節組委會介紹,今年達到百花獎評選資格的影片,須在2010年3月初至2012年2月底公映,票房達到500萬元以上,電視播出觀眾達到3000萬人次以上。有媒體質疑該規則門檻太低,本屆電影節組委會主任康健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如果抬高門檻,會將很大一部分中小成本影片拒之門外,致使電影節成為商業大片的舞臺,“百花獎需要更多類型的影片。”
和上屆百花獎一樣,電影節此前啟動的觀眾投票,共有紙質選票、網絡投票、手機短信等投票方式選出影片提名,本屆選票共計8327029張。之后,由電影節組委會根據不同職業、年齡、性別分三批抽取101位“大眾評審”,最終決定獎項歸屬。他們在電影節期間觀看入圍影片并討論,最后現場按表決器選出各個獎項。
“最佳編劇獎”恢復
本屆百花獎共設有最佳影片、優秀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9個獎項,最大變化是“最佳編劇獎”的恢復。
對此,康健民表示,當前中國電影業突出的問題在于電影的創作力遠遠跟不上電影產業發展的步伐,電影編劇的支撐作用日益突顯,恢復編劇獎項正逢其時。而“長期以來的電影創作中,編劇時常處于弱勢,這個時候設立這個獎也正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對于大眾評委是否有能力評選出真正的優秀編劇,康健民表示,恢復該獎項前他們已經做過前期調查,如今的觀眾鑒賞水平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同時,康健民還呼吁金雞節和百花獎能夠恢復一年辦一屆的傳統,使獎項更具時效性和導向性。
“新片推介”中小成本影片唱主角
金雞百花電影節近年來大力扶持中小成本電影,本屆電影節的“國產新片推介展映”共匯集46部影片,其中中小成本制作占絕大多數,如《道口燒雞鋪》《雨中的樹》《房車奇遇》《函谷關》等,涵蓋了歷史、愛情、驚悚、喜劇等多種題材。參展影片還包括本屆電影節承辦方——紹興市選送的兩部本土電影,抗日題材影片《蘭亭》和戲曲影片《沈園情》。
康健民表示,國產中小型電影更需要展示平臺:“《失戀33天》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啟示,電影市場上不應該只有商業大片。” 主辦方也曾多次表示,電影節要給更多不太受關注的影片創造與觀眾見面的機會,“若電影節一年辦一屆,這樣的機會更多。”
影展多樣化
和往年一樣,電影展也是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重頭戲,包括民族電影特展、金雞國際影展、臺灣電影回顧展、香港經典愛情電影專題展以及慶祝中韓建交20周年韓國電影展,活動則涵蓋了影片展映及相關開閉幕式、劇組見面會、推介會、開機儀式、電影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
民族電影特展共有8部參展影片,分別反映了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生活,如今年反響不錯的《天邊》《唐卡》《行歌坐月》《喀納斯故事》等。
一年一度的金雞國際影展上,來自18個國家的27部影片進行了展映并接受了專家評委和觀眾評委的評選。俄羅斯電影《同一場戰爭》、古巴電影《然而》共同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影片獎。韓國電影《斷箭》導演鄭智泳、新西蘭電影《愛情鳥》導演保羅·莫菲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外國導演獎。
香港經典愛情電影專題展包括《雙城故事》《秋天的童話》《傾城之戀》等知名影片,臺灣電影展則包括《海鷗飛處》《搭錯車》等經典作品。而韓國電影展除了影展外,還特別策劃了“中韓電影研討會”,促進中韓兩國電影人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眾多
除了常規項目以外,本屆電影節還舉辦了不少新活動。微電影競賽單元是今年新增的競賽單元,也是電影節對市場新現象的關注與回應。2個月的微電影作品征集中,大賽組委會就收到來自中國內地及港、澳、臺不同地區共計1000余部微電影作品。大賽分“職業組”和“大學生組”,入圍職業組的有不少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青年影人,如張猛的《山上有棵圣誕樹》,陳奕利的《離合》,黃渤的《特殊服務》等。大賽共評出9項大獎,在微電影大賽頒獎儀式上揭曉。
為了普及電影教育,電影節組委會和紹興承辦方一起開辦“學生影評大賽”,征稿從今年6月份啟動,到8月底結束,歷時3個多月,共征集到來自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學生影評近700篇,共有117位同學獲得特等獎和前三等獎,電影節組委會將對獲獎作品進行結集出版。
“電影惠民月”是針對紹興市民的一項電影文化普及活動。惠民活動從8月24日開始一直到9月28日,包括百場電影進社區、廣場露天電影周、特定人群院線優惠電影周、全民優惠電影周、10元經典電影回顧展等系列惠民活動。放映總數達130余場,受益觀眾達到近30萬人次。
其他電影活動還包括“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誕生50周年暨專題紀錄片新聞發布會,以及 “光影彩墨——首屆電影家與書畫家作品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