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開拓出新的應用場景,智能終端孕育出新的人機界面,如何在創意和制作的上游環節,就與上述二者緊密結合,是擁有巨大創新可能的藍海。
你用手機“搖”過嗎?
從微信到建設銀行、京東商城、大眾點評,很多智能手機應用(APP)已經將“搖一搖”作為重要的人機界面。
開始,用戶覺得饒有興趣,無論是在線找朋友,還是搜索附近的餐飲優惠,甚至查詢網銀賬戶余額,沒有什么比“搖一搖”更簡單、更神秘、更刺激了。
后來,大家發現“搖一搖”很有用,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場景無處不在,很多時候不方便在方寸之間的手機屏幕上敲字,語音輸入也會受周遭噪音干擾或環境限制,“搖一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從技術角度看,“搖一搖”很簡單,是個工程師就能很快實現;但從創意上講,這卻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實現,因為它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而用戶,從不關注技術和產品的細節,只要貼心好用就足夠了。
回過頭來,說說電視行業。
傳統的電視業態以“頻道”為基本度量單位,映射到人機界面的實體,是電視機+遙控器,基本的用戶行為特征,是遍歷(搜臺);新型的電視業態以“節目”為基本度量單位,映射到人界界面的實體,是電視機+遙控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基本的用戶行為特征,是遍歷(搜臺)、選擇(菜單)、鍵入(搜索或投票)和點擊/觸控(播放、暫停、回看、快進快退節目)。
無論頻道還是節目作為基本度量單位,對節目創意和生產流程的真正影響微乎其微,主要還是在傳輸與分發環節做文章,如對節目進行云端存儲、切片,EPG(電子節目菜單)設計等。所以,談到數字化與網絡化,節目的創意者和制作者,更多是從網絡時代的用戶偏好、社交平臺的口碑傳播、在線視頻的網臺聯動等進行思考。
但這不是革命。
移動互聯網開拓出新的應用場景,智能終端孕育出新的人機界面,如何在創意和制作的上游環節,就與上述二者緊密結合,是擁有巨大創新可能的藍海。因為人機界面的演進,背后是用戶行為、心態和心理預期的改變,緊跟著就是對全行業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再造。想想看,從對著廣播電視報調好頻道苦等《渴望》,到拿著遙控器懶散的遍歷各臺、到IPTV/數字電視EPG和視頻網站節目列表的搜索-選擇,到一邊看電視一邊微博吐槽,用戶行為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收視率測量和對應廣告模式又發生了多大的顛覆!
如果,以后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習慣于“搖一搖”來調出視頻節目時,什么樣的創意、制作、技術和產品機制,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除了“搖一搖”,強大的終端元器件和軟件技術,還有無窮無盡的人機界面選擇,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這里面有一條操作捷徑,就是向游戲學習。從重量級的客戶端網游,到輕量級的網頁游戲、手機/平板游戲,萬變不離其宗,研究的都是人機交互和用戶心理的學問。
在那個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積淀都很深厚,在這樣一個無處不交互的新時代,恰可很好地反哺電視行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