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事中醫骨病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療研究30余年,治愈了眾多患者,在國內、國際上獲得了認可和嘉獎。但我曾被一個臨床問題困擾了很多年,那就是頸椎病患者會出現反復就診的情況,該怎樣改變這一狀況呢?
對歧黃(編者注:歧即歧伯,黃即黃帝,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用黃帝和歧伯問答的形式寫成,后人用歧黃作為中醫的代稱)事業的鐘愛之情,促使我不斷地研究這個問題,希望找到方法來幫助眾多的頸椎病患者。終于在2006年,通過總結長期的臨床時間,根據頸椎病的發病機理、局部解剖學特點、生物力學的原理,我編創出一套科學合理、簡單易學、效果顯著的頸椎操,并得到了中國人才研究會骨傷分會及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的認可。從那時起,我向每一位前來診治頸椎病的患者教授此操,幫助他們通過日常的鍛煉來控制、減緩和解除病情。通過近幾年的自我實踐和患者反饋,我對此頸椎操的保健效果更加深信不疑,所以,由衷希望此操能得到推廣,使更多的人受益。
具體做法如下——
預備式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松靜自然(松是指整個身體和精神要放松;靜是指減少雜念;自然是指心情、動作和呼吸要自然)站立。
引頸帶背
以下頜尖為引領,向前、下、后、上劃圈,帶動頭頸,同時雙肩從后、上、前、下的方向協同劃圈以帶動胸背。如此做5次,再反方向做5次,為1組,共做3組。初練習此動作時稍有難度,可先將下頜的動作控制在小范圍內耐心進行體會,等動作協調后,再將活動范圍擴大,切忌生硬或用力過猛。
回頭遠望
身體不動,頭向右后方轉動的同時上仰,待轉至極點時,雙目呈45度向遠上方注視停留2秒鐘,回到中立位,如此反復10次,再換對側做10次,共做3組。
側肩靠枕
頭向右側靠,同時右肩聳起,意欲以肩觸耳,至位后頭向上旋(即面朝天狀),以枕靠肩,停留1~2秒鐘,回中立位,連做10次,再做對側做10次,共做3組。
反張遠視
雙手于腰后十指交叉扣緊,下頜尖引領向前,頭昂目瞪,同時雙臂用力伸直,帶肩擴胸,努力吸氣,停留2秒鐘后回中立位,如此反復10次;然后雙手叉腰,頭部動作同前再做10次,共做3組。
單臂上舉
單臂上舉,肘不能曲,盡量使肩關節活動到位,略停1秒鐘,如此反復10次后再換對側做10次,共做3組。有抬舉功能障礙者,在做此動作時,應循序漸進,但均務求到位。
在做以上動作時,要盡量旋轉到位,但應以自己感到舒適耐受為度,切忌勉強為之;無如不適感,力度可稍加大。完成所有動作后,晃頸、拍肩、屈膝以放松。
此操可防治頸椎病,持之以恒進行效果必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的2~3個動作進行鍛煉;但頸椎病嚴重和有明顯椎間關節錯位者,需先到專科醫院治療,然后再做此操;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忌練此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