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從他的詩詞中,上百首詠頌佳肴美味的作品來看,他也是一位烹飪專家。陸游晚年崇尚素食,茄子就是他最喜愛的素菜之一。
茄子,古稱落蘇、草鱉甲,古人曾用干茄子來治療瘧疾,功用與鱉甲治療寒熱往來病證相似,故而得名。中醫認為,茄子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有清熱、活血散淤、消腫止疼功效,可治療大便出血、雀斑、汗斑等,還可用于口腔糜爛、皮膚潰瘍的治療。
現代研究證實,茄子中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如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在水果和蔬菜中出類拔萃。維生素P能夠增強毛細血管韌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可防止毛細血管出血,還能有效保護心血管。
茄子是為數較少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著豐富的維生素E,能夠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功能,有防治惡性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茄子的纖維中還含有一種叫做抑角苷的物質,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印度科學家從茄子中成功提取出龍葵素,這是一種有抗腫瘤活性的成分,能夠用于胃癌、子宮頸癌、唇癌等的治療。
由此看來,經常食用茄子的益處多多,諺語“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茄子性質寒涼,脾胃虛寒、體弱、大便溏稀以及哮喘患者不宜過多食用。現代研究還發現,茄子可能會抑制麻醉劑的分解,延長麻醉劑的作用時間,使病人蘇醒時間拖后,影響病人康復,因而手術前不宜食用。
下邊介紹幾種茄子的正確吃法——
清蒸茄子
原料:紫皮茄子2個,食用油少許,食鹽適量。
做法:將茄子洗凈后,切開,放入碗內,加入油、鹽少許,放入鍋中隔水蒸熟。
功用:清熱、消腫、止痛。用于痔瘡便秘、內痔發炎腫痛、內痔便血以及高血壓等。
決明茄子羹
原料:茄子500克,決明子30克,蔥、姜少許,食用油、香油、食鹽、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決明子微炒后,加水煮沸30分鐘,濾取湯汁。將茄子洗凈切成斜片,倒入熱油鍋翻炒,至快熟時加入蔥、姜、淀粉和決明子汁,翻炒片刻,滴加少許香油即成。
功用:清熱平肝。適用于高血壓、血脂異常患者出現的頭目眩暈、失眠多夢、肢體麻木、大便秘結等。
竹筍炒茄子
原料:茄子500克,竹筍300克,蔥、姜少許,食用油、香油、食鹽、淀粉適量。
做法:將茄子、竹筍洗凈后,切絲,放入熱油鍋內,翻炒至快熟時加入蔥、姜、淀粉,翻炒片刻,滴加少許香油即可。
功用:潤腸通便。適用于腸燥便秘,特別是老年習慣性便秘。
菊花茄子羹
原料:茄子500克,杭白菊40克,蔥、姜少許,食用油、香油、食鹽、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杭白菊加水煮沸30分鐘,濾取湯汁。將茄子洗凈,切成斜片,放入熱油鍋內翻炒,至快熟時加入蔥、姜、淀粉和菊花汁,翻炒片刻,滴加少許香油即可。
功用:清熱解毒。適用于癌性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