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 黑蒜在日本等國甚為流行,傳入中國后也掀起了一陣“黑蒜旋風”。當新型保健食品黑蒜以控“三高”、抗癌等多種功能問世時,有人持贊成吹捧態度,也有人持懷疑否定態度。一些保健品廠家、養生場所宣傳黑蒜特別適合三高人群及癌癥患者;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黑蒜要達到控制“三高”的作用,需要每日吃40顆,而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成本比較高,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也不能指望偶爾吃幾瓣黑蒜就達到預防或控制“三高”的效果。
那么,黑蒜是什么東西?與大蒜有什么區別?它真的有神奇的保健作用嗎?
黑蒜是發酵后的大蒜
從古埃及時起,大蒜即因是滋補強身和解除疲勞的食品而被推崇。在1990年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發表的報告中,大蒜因預防癌癥有效而被列在48種常見的抗癌食品之首。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大蒜集100多種藥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含硫揮發物43種,硫化亞磺酸(如大蒜素)酯類13種、氨基酸9種、肽類8種、甙類12種、酶類11種。蒜氨酸是大蒜獨具的成分,進入血液便成為大蒜素,這種大蒜素即使稀釋10萬倍仍能在瞬間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等。大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可產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勞、增強體力的效果。
黑蒜是用新鮮的帶皮大蒜放在高溫高濕的發酵箱里發酵60~90天而成的食品。經過發酵后,大蒜顏色由白色變成黑色,因此稱作黑蒜。黑蒜不僅去除了大蒜刺激性的味道,口感上也變得香甜。在藥用功能上,大蒜發酵成黑蒜后,保留了大蒜絕大部分原有成分和功能,同時還使生大蒜的抗氧化能力大幅度提高。國內近期研究表明,黑蒜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新鮮大蒜的8倍以上,而且隨著儲藏時間延長,活性也相應增強;與新鮮大蒜相比,黑蒜中糖分和總酸含量較高,揮發性有機硫化物含量較少,多種B族維生素明顯上升,原本大蒜就是蔬菜中維生素B1含量很高的品種,發酵后進一步上升;同時,因為在高溫發酵之后,水分降低50%左右,蛋白質和礦物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濃縮,與等重量的鮮蒜相比含量明顯上升。發酵之后蛋白質分解產生氨基酸,使游離氨基酸含量明顯增加,進而被人體迅速吸收,對增強人體免疫力、緩解疲勞,促進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血管清道夫”
有保健品商家稱:“每天只需要吃4~6顆黑蒜就能達到控制‘三高’的效果!”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
科學家給黑蒜的另一個稱號是“血管清道夫”,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吃黑蒜的人血管內壁里的沉積物比不吃的人要輕。國外研究表明,膳食中補充黑蒜粉對膽固醇的代謝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有幫助。
同時,黑蒜能影響肝臟中糖原的合成,降低其血糖水平并增加血漿的胰島素水平。黑蒜調節血糖能力不是簡單的控制,而是在保護胰島素,主動將糖轉化為能量,使糖尿病人擁有普通人一樣的化糖能力。因此黑蒜不僅有調節血糖水平的作用,還不同于一般的降糖產品。
雖然黑蒜對控“三高”有效果,但并非像某些保健品商家宣傳,吃幾顆就能達到目的,而是要高達幾十顆。人每天要進食其他種類繁多的食物,不可能吃那么多黑蒜;加上黑蒜目前價格仍然昂貴,能大量吃的人少,堅持天天吃的人更少,偶爾吃幾顆黑蒜是不能起到控“三高”作用的。
其實,除了黑蒜這種吃法,中國傳統的糖蒜、臘八蒜等味道也十分不錯,營養保健價值亦是很高,何必舍近求遠、舍廉求貴呢?
胃腸道疾病者不宜吃黑蒜
黑蒜適合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者、“三高”患者、肝病患者、癌癥患者和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們食用,普通人也可以每日吃點預防以上疾病,但是有胃炎或胃腸道疾病者,不宜服用,因大蒜對胃腸的刺激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