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底,我和妻子在工作單位所在地結了婚。由于單位處在偏遠的山溝里,交通極不便利,再加上雙方父母及親戚朋友都不在身邊,我們只領了結婚證,請幾個同事吃了頓飯,便進入“洞房”——一間只有十來個平方米的平房。沒有婚紗照,沒有婚禮圓舞曲,沒有一輛接一輛貼著“百年合好”的婚車,更沒有熱鬧的婚禮場面……
一轉眼25年過去,每當看見壯觀的接親車隊,聽著轟隆的喜炮聲,置身于熱鬧的婚禮現場,看著身著精美婚紗的新娘子時,妻子就會嘆息說,她這一輩子白活了,連個婚紗都沒穿過。特別是在去年參加她侄女的婚禮時,妻子盯著身著華麗婚紗的侄女滿眼羨慕,晚上回到家后,竟哭泣了起來。我知道,她是在為沒有穿過婚紗而流淚。
“不行!一定要讓你穿上婚紗重新當一回新娘,再補張婚紗照。”當我的話說出口時,妻子睜大了眼睛望著我,“我早就有這個想法,可就是歲數大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光鮮與活力。再說,孩子都上大學了,讓人知道了會笑話,而且還要花不少錢,算了!算了!”
“笑話啥?只許年輕人浪漫,不許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重溫一下舊夢?那時候條件有限,現在條件好了,趁咱們歲數還不是很大,我們就再結一次婚。不然,你會遺憾一輩子的。”經不住我再三勸說,妻子終于樂呵呵地同意了。
正巧我有一個在婚慶公司工作的朋友,當我支吾半天將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說:“沒有什么難為情的。這幾年,有很多像你們這般年齡的夫妻來我們公司補拍婚紗照,有的都六七十歲了呢!你看,這里就有很多。”朋友邊說邊打開一個大相冊。
我一看,果不其然,各個年齡段的都有,經過化妝師的精心打扮,再穿上飄逸的婚紗,其效果不比年輕人遜色。朋友還建議我,為了更加浪漫,可再娶一回“新娘”,將家里的房子好好布置一下,當作新婚洞房和婚禮現場,讓妻子暫回到娘家,由“新郎”和親戚朋友派婚車去迎娶。
按照朋友的意見,補拍婚紗照和再結一次婚的計劃緊張進行著。說來也巧,我們住的棚戶區要進行改造,政府分了一套新樓房給我們,真是喜上加喜,“新房”也有了。
拍婚紗照這天,妻子被打扮得婀娜柔美,我也被喬裝得煥然一新。在“咔嚓”、“咔嚓”聲中,我們不斷地變換著姿勢,妻子多年來的夢想也越來越靠近現實。
我們將“再婚”的日子定在今年“五一節”。按照計劃,妻子頭天晚上就回到娘家。第二天早上9點,我帶著貼著大喜字的婚車隊前去迎娶她,11點,我將“新娘”接回新房。按照當地婚俗,我要將“新娘”背進新房,可由于新房在6樓,又沒電梯,已是半拉老頭子的我,中途不得不休息了兩次才氣喘吁吁地將“新娘”背進新房。
這時,親戚朋友圍了一屋子,婚慶公司的朋友當起了司儀,從頭到尾進行了七八個儀式“婚禮”才算完,累得我和妻子腰疼胳膊酸,眼淚都快下來了。為了答謝到場的親朋好友,我們請大家在小區附近一個不錯的酒家吃“婚宴”。當大家要給禮金時,我們一一謝絕了,因為這一切只是為了實現夢想,找回青春。
送走所有的客人,我們這對“新人”回到家,妻子看著我突然笑了:“唉,我說當家的,咱們是浪漫了,但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是二婚呢。”
我說:“二婚就二婚,二鍋頭更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