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嘗到農家菜的甜頭,精細的菜往往引不起我的興趣,好像奢華過后,繁華落盡,就要追求平淡、樸實。如今,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餐桌上,我再也尋不見以往與燕鮑翅相逢時的興奮了。飲食和人生何其相似。
銀魚跑蛋
農家菜仿佛是舌頭上的故鄉,旅行中,從江南小鎮到北方荒漠,我的心屢屢被農家菜打動。美麗的太湖有“三白”:銀魚、白魚、白蝦。銀魚上海人稱為“米丈魚”,渾身雪白,柔軟無骨,用來炒新鮮草雞蛋非常美味。
無論是泛舟太湖時在船上吃船菜,還是臨窗倚欄在岸邊望著太湖詩興大發,猜拳斗酒吃農家菜,“銀魚跑蛋”必須來一盤。雞蛋打散,混入洗凈的銀魚,下一點鹽攪一下,熱鍋旺油翻炒幾下,蔥花一撒端上來。蛋松魚鮮,一搶而光。
鹽水太湖白蝦
有詩曰:“太湖白蝦甲天下”。潔凈透明的白蝦煮熟之后,只有在彎彎的蝦肚處有略微的粉色,是其細嫩的籽,整個蝦身仍然潔白如玉。賞心悅目之余放入口中細細品味,殼薄肉嫩,細膩甘美。溫柔地抿住,一腔清腴裊裊而下,美哉。
太湖白蝦上海人稱“白米蝦”,菜場里雖然也能買到活的白米蝦,但是要聲明,在太湖吃白蝦那是理所當然湖里即撈即煮,全天然無添加。
清水里先放蔥、姜和鹽,煮開后加料酒,然后將蝦倒入,一沸即關火。也有更考究的,說清水煮蝦里面絕對不能有雜質,所以得分開煮:清水一滾蝦放入,撈到碗里;鹽水、蔥、姜另鍋煮開后,再倒入蝦。
清炒四葉菜
一盤青翠欲滴的綠葉菜端上桌,眾人紛紛舉筷猶豫不決,這是草頭嗎?是豆苗嗎?是新鮮莼菜嗎?沒見過啊!有常來常往的老吃客說了,“這個……這個……啊啊,忘記名字了,老好吃老好吃的!”原來這就是太湖邊上有名的時鮮菜——四葉菜,又名“水上漂”。
四葉菜的模樣是有點像草頭,但是吃口像紫角葉,有滑潤感,比紫角葉鮮嫩。這菜清炒也是要水平的,必須大鍋旺火,一炒就好。四葉菜入口散發出特殊的清香,品著嘗著,時間飛快流逝,不免嘀咕:“這太湖好吃的東西也太多了!”
紅燒昂刺魚
昂刺魚長在太湖水里,像觀賞魚似的好看,半尺余長的魚身上有黃黑色的花紋,滑膩膩的華美身型,嘴邊兩根長長的胡須,最特別的是它頭部兩頰的刺,極其堅硬,鋼筋彈弓的樣子。昂刺魚一副兇相,命也不好,索性長得再極端一點,也許能在魚缸里過上好日子。
鍋燒熱放少許油,爆香生姜和蔥白后,將洗凈的昂刺魚放入稍微煎一下,馬上噴料酒、澆老抽醬油;不要翻動魚身,蓋上鍋蓋略煮5分鐘,放白糖;湯汁濃郁后,撒蔥花起鍋。
昂刺魚的魚肉非常細膩,凝如脂玉,入口即化。它除了頭部和腮邊骨架十分堅硬外,渾身骨頭很少,病人和小孩食用極方便,拎起魚腦袋用筷子一捋,掉下的魚肉中一點刺也沒有。
干炸魚
農家菜食材新鮮,制作粗放,未必是大鍋柴灶,倒也是猛火旺烹,獨有其豪放的架勢。去吃農家菜講究的不是豪華舒適和考究,而是追求農民家里那種寬松隨意的氣氛。太陽、稻草的香味,不用在乎禮節,只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筷夾菜。
干炸魚就是小魚連頭連腸子一起下大油鍋干炸,撈起后用鹽和胡椒粉一翻,很粗獷隨意的做法。那情形好似漁民打漁回家,大魚都賣給市場了,留下點小魚自己吃,因為都是剛剛捕撈上來的活魚,很新鮮,油里炸透了,嚼起來噴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