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老北京人見面打招呼,開口便是“吃了嗎您?”透著一股子富裕氣息。如今街坊鄰居見了面,繞不開的話題便是什么什么又漲價了。頻繁上漲的物價已經成為老百姓最牽掛最無奈的事。
豬肉、雞蛋、汽油、停車費#8943;#8943;這一年我們日日驚心,活在“漲價”的恐懼中。去商場轉轉,更是觸目驚心,羽絨服沒有低于千元的,五六百元的品牌靴也成了“傳說”。“漲”聲如潮,在通貨膨脹的當下,其實還有數(shù)十年沒漲價的東西,且為數(shù)不少——
汽車
20年前,誰家要是有輛私家車,甭管是夏利還是面包車,那絕對“拉轟”。要知道那會兒一輛桑塔納要18萬,帶牌20萬!擱現(xiàn)在就是一輛帕薩特啊!可現(xiàn)在桑塔納也就七八萬。活生生降了十來萬。有網友算了筆賬:20年前一輛桑塔納可以買好多房子,現(xiàn)在一棟房子可以買十幾輛桑塔納了。
究其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車成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汽車行業(yè)發(fā)展迅猛,10萬元的級別可選的品牌太多了!可以說汽車這種商品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速度。
話費
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裝座機電話是要走后門的,先交個3000元的入戶費,還得看電信局的人高不高興。一個月就算不打長途,話費也要30元,現(xiàn)在座機電話月租費18元,接聽免費。
10年前,中國移動話費0.4元/分鐘,而且要雙向收費。現(xiàn)在不僅有各種套餐可以選擇,而且單向收費,一下子便宜了起碼一半。當然,與此同時,手機充分普及,中國移動動輒數(shù)億元的用戶是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我們有理由懷疑話費的降低是人均分攤成本導致的。
國貨護膚品
還記得“大寶明天見!”“大寶啊,天天見!”那個家喻戶曉的廣告嗎?在國人護膚意識還不普及的時候,大寶SOD蜜橫空出世,成為明星家庭產品。20年過去了,國人越來越愛美,幾乎所有國際大品牌護膚品爭先恐后地入駐商場。中等收入的白領也在用碧歐泉、嬌韻詩、雅詩蘭黛,收入稍高一點的便可以覬覦上千元一瓶的嬌蘭、SK-II。
20歲以上的姑娘們都忘記了大寶SOD蜜,殊不知它依然是當年的8.6元。另外,宮燈杏仁蜜、百雀羚等國貨品牌,售價都維持在個位數(shù)。這些品牌推出了高端產品,也不過幾十元的定價,在去年國貨護膚品之風襲來之前,它們的用戶定位在中老年婦女。經濟危機之后,物美價廉的國貨大行其道,很多白領回頭青睞起這些老品牌,又喚起了它們的“第二春”。
家電
15年前,一臺長虹29英寸畫中畫7000元,現(xiàn)在這個價格可以買一臺46英寸以上的液晶平板電視。20年前,家里買了當時罕見的微波爐,花了1000多塊,現(xiàn)在四五百便可以買一臺品牌微波爐。1993年,3萬元一部“大哥大”, 如今世界頂級產品iphone 4也不過5000元一部。
原因很簡單:科學技術的進步。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的那條基本原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公交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0年這10年間,北京公交的普票價1元。為大力提倡公共出行,2005年北京市政府啟動公交“一卡通”,刷卡購票打4折,變成了起價0.4元。這無疑是一個大幅度的降價。而地鐵全線2元的票價也是各方面協(xié)調的優(yōu)惠,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月票的外地人購票3元。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充分感謝政府!2010年,北京市政府投入135.3億元補貼地面交通和軌道交通,以維持公共交通低票價制。
小零食
好吧,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童年那些可愛的小零食,它們就像我們童年的記憶一樣多少年不變——
小浣熊干脆面陪伴了多少80后成長?如今它依然以1元1袋的售價矗立在超市貨架上,繼續(xù)陪伴90后、00后們;真知棒棒棒糖還是0.5元1根;女生最愛的咪咪蝦條依然是0.5元;南街村麻辣方便面現(xiàn)在還是0.6元;瓶裝礦泉水數(shù)年如一日的1元多一瓶,價格在小數(shù)點后波動;據說600ml的可口可樂入市初就是3元一瓶#8943;#8943;
以小浣熊干脆面為例,作為臺灣統(tǒng)一公司打入大陸市場的一張王牌,當年統(tǒng)一公司費了不少心思,出色的宣傳是其成功的絕招。如今一說起小浣熊,大家記憶里是里面的“水滸108將收藏卡”,可能不少80后至今還收藏著。小浣熊曾一度退出市面,大概三四年前,小浣熊又重出江湖,并推出了Bar BQ等新口味。作為統(tǒng)一這樣的大公司,旗下有方便面、餅干等眾多產品,小浣熊維持1元的定價也許并沒有太大的盈利,但是沖著80后90后的懷舊情結,銷量絕對不低,即使每袋利潤微薄,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何況這是一個幾十年積攢下的口碑產品,比任何廣告都更具說服力。
彩票
福利彩票從誕生之初便是2元,還記得小時候跟爸爸媽媽去廣場上抽獎,10塊錢買5張,拿在手里一張張認真地撕,所有人都看著一等獎的面包車眼紅。如今雙色球依然是2元,不過獎品早已是幾十萬數(shù)百萬元的人民幣,在當時看來是天文數(shù)字了。當年若是中500萬,這么龐大的財富簡直不知道日子該怎么過了,而如今中500萬,也就是一套房子而已。
自行車
上世紀90年代,我上初中,父母給我買了一輛阿米尼自行車,全部是無縫鋼管制作,輕便好騎,600多元。班里同學的自行車普遍價格二三百元,大家都很羨慕我。如今自行車依然是這個價格,只不過自行車的樣式變得更加時尚、小巧便捷。鋼材的價格并沒有降低,但是人們的自行車購買力顯然大幅度降低了。不知您注意沒有,如今大街小巷行駛的是電動自行車,數(shù)千元一輛,售價相當不便宜。從代步的意義上說,自行車以10倍的提價完成了更新?lián)Q代。
文具
圓珠筆依然是1元一支,趕上超市捆綁特價,平均下來幾毛錢一支還贈一大把筆芯。還有那些小軟皮抄,依然是1元一本,當然,“韓國可愛系本子”除外。似乎文具上只要加了“韓國”二字,價格就可以翻倍,充分說明了設計的重要性。
木材成本升高,人們審美要求提高,還有多少學生愿意使用1元的小軟皮抄?現(xiàn)在連寫個信,信紙都是1元一張的“唯美系”。樸素的“工作手冊”還在,只是我們早已不樸素了。
漲價不是政府說了算
另外還有很多幾十年沒漲價的產品,比如塑料制一次性打火機,幾十年如一日的1元一只。公共廁所,雖然在北京免費了,但有某些個別收費的依然是5毛錢一次。不漲價的原因,品牌效應也好,成本降低也罷,在通脹的當下,我們必須對這些沒有漲價的東西保持一定的敬意。它們是安慰,是希望,是商家的良心。
專家說了,通脹中漲價最多的是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來就給老百姓一種感覺:掙錢沒用,要用投資抗通脹。于是各大銀行推出各種理財產品,老頭老太太也開始投資基金。最苦的是那些老老實實把錢存銀行的人,眼睜睜看著銀子一天天縮水,心生怨言。然而專家說了,生活必需品的定價權并不在我們政府手中。為什么呢?不得不提到一個全世界范圍內漲價最多的產品:石油。
石油在糧食生產中所占成本為40%,像農藥、化肥、運輸都來自石油。一說到石油便是國際范圍的大問題了,戰(zhàn)爭都不能解決,我們又能奈何?所以通脹的問題非常復雜,不能歸咎于政府調控。
下面盤點一下漲價最多的產品:
石油
首當其沖。10年前,國際油價40美元一桶,國內93號汽油零售是每升1.8元人民幣。現(xiàn)在國際油價每桶是95美元,國內93號汽油零售卻漲到了每升7.6元人民幣。國際油價翻一番,我們翻兩番。至于原因,是經濟學家研究的問題,無數(shù)經濟學家寫了n本書妄圖給我們解釋這件事。
房子
10年前,一個中等白領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1.5平方米的房子,現(xiàn)在月入1萬還買不了五環(huán)內1平方米。2004年,西二環(huán)西直門的中高檔公寓開盤價五六千一平方米。建國門金寶街附近貢院六號,開盤價是4萬一平方米,當時被媒體稱為北京樓王,所有戶型全部豪華裝修,廚房衛(wèi)浴設備一水兒的意大利、德國進口。現(xiàn)在四環(huán)內比比皆是三四萬一平方米的房子,而這一切僅僅發(fā)生在7年間。
墓地
有比房子漲得還厲害的東西?墓地。
三年前,昌平一塊墓地不過幾千元,現(xiàn)在最便宜的也要萬元左右。由于離市區(qū)最近,海淀區(qū)的幾處公墓是全市漲價幅度最高的,9年時間漲了20多倍。墓地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我們一年起碼要漲兩次價,每次10%到30%,這是行規(guī)。已經連續(xù)漲了好幾年了。”
墓地瘋狂漲價的原因,是“五環(huán)以內可用土地越來越少”。安葬了不少名人的萬安公墓一共100多畝地,用一點少一點,所以工作人員說:一年只賣100多個墓位,名副其實“一墓難求”。
房價和墓地的漲價,促成了一句流行語:活不起也死不起。
豬肉
10年前,精瘦肉8元一斤,現(xiàn)在18元一斤,翻了一倍還多。即使不看10年前那么遠,豬肉都是近期內漲幅最大的商品。
2011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3.4%,豬肉價格上漲43.5%。豬肉應該是繼去年的“瘋狂的綠豆”之后又一“暴漲戶”,暴漲的原因自然跟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有關。我們不怕豬肉漲,就怕吃到不安全的肉。正是居民對食品安全的極大不信任,以及對健康的關注,引發(fā)了這多起漲價事件。
當然,國際油價上漲,玉米飼料價格上漲,導致生豬養(yǎng)殖成本增加,也是豬肉漲價的必然因素。
雞蛋
10年前,雞蛋兩塊錢一斤,如今雞蛋已經“破五”,成為繼豬肉之后最令人頭疼的商品。與此同時,路邊的煎餅果子也身價高漲。記得上學時一套煎餅果子1.5元,多年不吃,再去路邊一問,起價3.5元。要想多打一個雞蛋或加根腸,怎么也得5元。雞蛋的漲價帶動所有周邊產品,味多美的面包蛋糕也在大幅度漲價,隨便進一家面包店,5元以下的面包基本上小到不行,也就在3年前,5元可以買一個奢侈的肉松包。
雞蛋價格上漲的原因,跟豬肉一樣:玉米價格的上漲。據養(yǎng)雞專業(yè)戶介紹,如今一斤雞蛋的成本,光飼料就要3.5元,刨去水電等其他費用,一斤雞蛋賣5塊多錢真不算貴。
正確理財是王道
原本一兩塊錢就能搞定的早餐,如今怎么也得5元才能吃飽。麥當勞麥辣雞腿堡還是10元一只,多年來只漲了0.5元,可是,當年那一個漢堡包可以吃到撐,現(xiàn)在倆漢堡下去也不見飽。這就是區(qū)別。
漲價的原因,要么是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少,要么是國際油價等不可控因素。刨根問底,還真沒有哪個產品是生產者平地起價,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只能對漲價表示理解。多掌握點理財知識,想辦法讓一塊錢變成兩塊錢,物價漲,工資不漲,那就要想辦法讓銀子漲。2004年之前,國內黃金的價格穩(wěn)定在每克80~100元之間,如今黃金現(xiàn)貨365元一克。如果你恰巧在10年前投資了黃金,這大概是最令人高興的漲價了吧。所以,看清形勢,正確理財,才是抗通脹之王道。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