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萬壽西宮就在原宣武區萬壽公園內,如今這萬壽西宮已成為老年活動站,每天來萬壽西宮晨練和游園的人們絡繹不絕。但許多人不知這萬壽西宮與當年同治皇帝私訪經過這里曾有過的一段尋妃招親的故事有關。
話說這北京南城萬壽西宮坐落在宣武區白紙坊東街,盆兒胡同兩側,半步橋路北,即現在的萬壽公園。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萬壽宮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名曰宏仁萬壽宮,為道教式建筑。萬壽宮分東西兩院,東院在盆兒胡同東側,叫萬壽東宮(原女五中舊址)。宮院內設有文昌殿,殿中供奉著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國古代神話里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舊時宣武區南部會館較多,各地上京趕考的舉子們常到萬壽東宮進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好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到了清乾隆時期,一把“天火”,使萬壽宮化為灰燼,“遺址僅存,無椽矣”。可士人仍將原址呼為萬壽東宮。距東宮以西四百余步之遙便是萬壽西宮,于明萬歷年間敕建,宮院內有兩座神殿,分別是關帝殿和呂祖殿,在現萬壽公園內的土山上。
相傳在晚清同治年間,老佛爺慈禧為他的兒子、年輕的同治皇帝選后納妃。讓老佛爺煩惱的是入宮美女成百上千,但同治皇帝沒一個看上眼的。因為同治皇帝從小看慣了宮中女子那種柔弱、做作、耍性子、擺架子的作風習氣,無論是母親給他選的,還是東宮皇太后慈安看中的,他都不喜歡。所以,這些日子他一直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煩惱。忽一日,在夢中邂逅一位民間女子,一身粗布衣衫,但一舉一動清純端莊,兩個深深的酒窩特別漂亮,并走近他的面前。同治皇帝剛想問話,卻醒了,好生不爽。同治皇帝索性出宮到南苑的“南海子”獵場出游散心,以了卻他煩躁的心情。有道是“情場失意,獵場得意”。在“南海子”獵場,同治皇帝大獲豐收,射中三只麋鹿。南海子獵場的盡興一掃同治皇帝的陰霾之情,玩罷興起,他就帶一個侍從微服私訪回宮。
話說回宮的路上,同治主仆二人一路玩看民間風景,途經南城萬壽西宮前面的一片菜地。時值仲夏,天氣十分炎熱,主仆們倍感口渴,見有父女倆在那里打水澆菜園子,同治帝與侍從便下馬離鞍前去討要水喝。只見那年輕姑娘從桶里舀了瓢水遞給了同治主仆。同治皇帝邊喝著水邊打量姑娘,但見這姑娘一身旗人裝束,約十六七歲的年紀,一雙大腳,背后一雙烏黑發亮的大辮子足有一米長,亭亭玉立、面目俊秀,真是個絕色女子。同治皇帝眼前一亮,心想我從小生長在宮中,還沒見過如此“毫無扭作之行,更無矯揉造作之態”的另類女子,心中頓生愛慕之意,當即催促侍從向姑娘父親搭話。
侍從搭話道:“看您女兒一雙大腳,可是從關外而來?”姑娘父親答道:“正是!但我家并非八旗子弟,乃滿族普通人家,祖輩曾在關外種菜,只是才入關沒幾年。女兒從小就跟我在學習種菜,拒絕纏足。”此時的同治皇帝因被美貌漂亮的姑娘所驚呆,以至將瓢里的水喝到衣服里去了。逗得姑娘笑得合不攏嘴,一雙柳葉眉彎彎的,一對酒窩顯得姑娘更加嬌媚、落落大方,讓同治皇帝神魂顛倒。聯想到唐伯虎一笑姻緣的故事,感嘆我一堂堂當朝皇帝,難道還不如那區區唐解元嗎?便讓侍從找姑娘父親前去提親。姑娘父親尋思,自從關外來到京城郊外,因女兒姿色漂亮,曾引得許多紈绔子弟垂涎三尺,多次提籠架鳥來托人提親,但老父和姑娘都不同意。見今日的同治皇帝雖是便裝打扮,但風流倜儻、氣質非凡,便爽快地答應了婚事。同治忙解下腰間的玉佩送給了姑娘,當作定親信物。
同治皇帝回到宮中,便把此事告訴了生母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非但堅決不同意,還逼同治皇帝立即與自己相中的妃子完婚。同治皇帝一邊向慈禧多次提出要娶菜園姑娘,一邊幾次偷偷出城看望姑娘,而菜園姑娘卻避而不見,偏要明媒正娶,令同治皇帝心中郁悶,茶不飲、飯不思,一氣之下就同意東太后慈安選的那個阿魯特氏為皇后,而親媽慈禧選的那個做皇妃,令慈禧很不高興。同治皇帝勉強成婚,婚后感覺不幸福,于是便微服出去,不敢去前門外八大胡同,就鉆到崇文門幾家私院尋花問柳,于是就招上病了。日后同治得暴病早逝,其死因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死于天花,有的說死于梅毒。
過了半年之久,忽一日,慈禧也到南海子麋鹿圈去看鹿,返城途中,忽然想起這件事,便到半步橋菜園去偷看這位讓同治青睞的菜園女。慈禧一看果然美貌,真是名不虛傳,怨不得自己兒子喜歡。但一切為時已晚,慈禧下旨菜園姑娘為敕封姑娘,其居所為“萬壽西宮”,以示把同治帝生前的心愿封在了西宮。此后,這位姑娘雖然每年享受著雙份錢糧,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名分,落了個“不得再嫁”而獨守終身。這就是流傳甚廣的萬壽西宮與敕封姑娘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后,萬壽西宮成了人民公園,公園內土山上的宮殿得以重新翻建,現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并為區老干部局的老年活動站,晨練和游園的人們絡繹不絕。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