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教制度的歷史與廢除呼聲

2012-04-29 00:00:00周永坤
炎黃春秋 2012年12期

從1955年開始至今,勞動教養作為制度已經存在了近一個甲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它對公民權利的損害和對社會穩定的副作用正受到學界與大眾的嚴重關切,因此,對它的歷史與現狀作一個描述,再用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和人權原則對它做出全面的評價,以為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提供知識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一、勞動教養——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有害遺產

勞動教養是在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形成、在改革開放時代延續下來的制度,它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為鎮壓反革命而設計的勞動教養(1955~1957年)

勞動教養直接起源于鎮壓反革命運動,它是應對運動中被抓的罪行較輕及無法證明的疑犯的一種懲罰與關押措施。1951年到1953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逮捕了200多萬犯罪嫌疑人,其中被判死刑的70多萬,判管制、戴反革命帽子交群眾監督改造的30多萬,判有期、無期徒刑的120多萬。尚有30多萬人罪行輕微不夠判刑又不愿意放,或一時查不清問題,繼續關押在看守所、拘留所。在全國黨、政、軍、群、企事業單位開展的內部肅反運動(1955~1957年)中,又有幾十萬人走進了拘留所、看守所,其中多數人只是由于歷史問題而被關起來的,沒有現行破壞活動,很難判刑。怎么處置這些關在看守所、拘留所里的不能判刑、不夠判刑、又不愿意放的人,成了一個大難題。這直接催生了勞動教養制度的產生。

1955年,《中共中央關于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出臺,這個批示第六條規定:“對這次運動清查出來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除判處死刑的和因為罪狀較輕、坦白徹底或因為立功而應繼續留用的以外,分兩種辦法處理。一種辦法,是判刑后勞動改造。另一種辦法,是不能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適于繼續留用,放到社會上去又會增加失業的,則進行勞動教養,就是雖不判刑,雖不完全失去自由,但亦應集中起來,替國家做工,由國家給予一定的工資。各省市應即自行籌備,分別建立這種勞動教養的場所。全國性的勞動教養的場所,由內務部、公安部立即籌備設立。務須改變過去一個時期‘清而不理’的情況。”這標志著“勞動教養”這一與“監禁”并列的剝奪自由的制度在中國產生。作為貫徹上述《指示》的重要步驟,1956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各省、市立即籌辦勞動教養機構的指示》,全國各地的勞動教養機構隨之成立。至此,勞動教養基本成型。這一時期勞動教養的特點是,勞動教養以共產黨內部文件的形式存在,它的目的是直接懲罰反對新政權的人,及對可能的不安定分子的保安處分。

2.以“反右”為主要目標的勞動教養(1957~1978年)

1957年,毛澤東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全國又有55萬多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對這些只有“反動”思想而沒有行為的人如何處罰?勞動教養派上了大用場。1957年8月1日,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78次會議批準,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從此,勞動教養取得了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

因為勞動教養沒有正當程序限制,黨和政府覺得它“好用”,因此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它的對象就不斷擴展。這個時期勞動教養的對象,除了第一階段的反革命分子和壞分子外,右派成為新的主要對象。首次提出勞動教養的《中共中央關于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規定的勞動教養對象僅限于不夠判刑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但是隨后中共中央又在《轉批中央十人小組關于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的解釋及處理意見的政策界限的暫行規定》(1956年)中將勞動教養對象擴展至土改中被懲罰者的“家屬”,文件中規定:“某些直系親屬在土改、鎮反和社會主義改造中,被殺、被關、被斗者的家屬……可送勞動教養。”作為反右工具出現的1957年《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規定的對象比上述黨內文件所規定的范圍又極大擴展了,它其實將沒有固定工作的人及在單位里“不聽話”的人都囊括進去了,這為后來勞動教養的任意運用提供了依據。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一些地方更是肆意擴大適用范圍。例如,《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批轉省勞動教養領導小組關于我省當前勞動教養工作上幾個問題意見的通知【(57)皖辦李字第1274號】》第二條“關于勞動教養的條件”規定,“除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決定內第一條所規定的幾種人以外,中央公安部黨組關于處理盜竊、流氓、詐騙、兇殺、搶劫等刑事犯罪分子的政策界限第三條規定的幾種人,也應強制收容勞教。”明確將公安部“政策界限規定的幾種人”納入對象。

在擴大對象的同時,各地紛紛下放審批權限。《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規定的審批機關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或者它們委托的機關”,但《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員會關于勞動教養對象審批權限下放和收容勞動對象地區劃分的通知【省政鄭字第1216號】》(1957年12月28日)將審批權下放到縣,該《通知》第一條規定“為了減少國家經費開支,應把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反革命分子、壞分子,盡量送交當地農業社內進行勞動教養,凡放入農業社內進行勞動教養的人,均由當地市、縣人民委員會直接批準”。注7 1958年“大躍進”中勞動教養權限更擴展到基層社區,成為基層社區胡作非為的工具。那時提倡全民大辦勞教,勞動教養遍地開花,機關、工廠、公社、生產大隊都可以自辦勞動教養。審批權限的失控使勞動教養成為徹頭徹尾的強者打擊、迫害弱者的工具。當年經過正規手續批準的勞教人員近百萬,沒經過批準的有幾百萬。

這個時期的勞動教養主要有兩大特點。從對象上看,它主要針對作為思想犯的右派,從時限上看它幾乎沒有時間限制。以青海為例,在“三年困難時期”青海死亡勞教人員4159人,占勞教人員數的26.5%;其中3000多人是右派分子,死亡者中右派占72%。由此可知,右派占勞動教養總人數的比例相當高。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沒有規定勞動教養的期限。1961年4月,公安部《關于公安工作十個具體政策問題的補充規定》首次規定了勞動教養的期限一般為2年到3年。這個規定本身是“原則性”的——“一般”規定,“特殊”的沒有規定。再加上由于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極“左”思潮肆虐,“越左越革命”的政策性導向弱化了規范的效力,釋放勞教人員具有極大的政治風險,因此,勞動教養的時限規定事實上沒有執行。1959年,中央給全國下達勞教人員解除勞教比例僅為3%,即使這個規定也沒有執行,青海省只給45人解除勞教,占勞教人員總數0.2%;1960年中央下達勞教人員解除勞教比例為5%,而青海只解除805名,占2.37%。特別嚴重的是,在中央提出的“多留少放”政策指導下,被解除勞教的人真的能夠回家、回原單位的人極少,而是實行所謂“解除勞教留場(廠)就業”制度,這其實是第二次勞教。在這一制度下,許多勞教人員至死沒有離開勞教場所,他們的自由被剝奪終身。在此制度下,1957年被勞動教養的“右派”,20多年后才隨著所謂“糾正”錯戴右派分子帽子得以恢復自由,而相當一部分人則沒能熬到那一天,要知道,他們進去的時候大多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直到1979年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補充規定》規定:“勞動教養的期限為一年至三年。必要時得延長一年。”勞動教養才真正有了期限。

3.作為治安手段的勞動教養(1979~2003年)

這是勞動教養弱化時期,它的主要特點是試圖將具有實質非法性的勞動教養法律化,出臺了許多關于勞動教養的文件,在許多單行法規中規定了勞動教養。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程,受夠了文革無法無天之害的國人自發地想到法律的作用,因此追求“法制”成了改革初期的特征,其中就包含了將勞動教養制度合法化的努力。1979年國務院制定了《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補充規定》,延續了1957年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之效力,但是它規定的勞動教養的對象已經不是反革命、壞分子和右派,而是“勞動教養收容大中城市需要勞動教養的人”。這就實現了勞動教養實質性的改變。這個規定對于什么樣的人“需要勞動教養”沒有任何規定,是一個空白控權條款,這就給各地、各部門肆意利用勞動教養帶來便利。國務院《關于將強制勞動和收容審查兩項措施統一于勞動教養的通知》(1980年2月29日發布),規定將“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需要進行強制勞動的人,一律送勞動教養。對原有強勞人員,應按原批準的強勞期限執行,如發現新的違法犯罪需要延長期限的,按勞動教養規定辦理。”同時建立了所謂的“收容審查”制度。1982年1月21日公安部頒布《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又擴大了勞動教養對象。1983年開始的“嚴打”更使勞動教養嚴重泛化。

上述三個法規、規章奠定了新時期勞動教養制度的框架。此后,勞動教養的對象又開始擴散。1986年,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通過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90年12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禁毒的決定》;1991年9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又通過了《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等。以上法律使更多的人員相繼被納入勞動教養的對象。同時其他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甚至一些省市區、大中城市的政府和行政部門通過的地方法規或部門規章,都在加劇勞動教養對象泛化的趨勢。在實踐中,勞動教養主要針對小偷、賣淫嫖娼、吸毒、破壞治安等行為。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該《決定》取消收容審查制度,這是一個進步。2003年6月22日,國務院宣布廢止施行了21年的《收容遣送辦法》,代之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這使以“治安”為目標的勞動教養進一步走向衰落。

4.以截訪、懲罰信訪為主要目標的勞動教養(2003年至今)

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舊體制產生的權利沖突以及腐敗的泛化,使社會矛盾加劇。這原本為提高司法權威帶來契機,但可嘆的是,在人治觀念的主導下,短視的社會選擇了弱化司法權威、強化行政權力以維穩的道路,這導致了作為行政權力的信訪的崛起。權利救濟逐漸向信訪位移,尤其是2005年國務院頒布修訂的《信訪條例》強化信訪部門的權力以后,這一傾向日趨加劇。“涉訴信訪”的產生,更使主管涉訴信訪的黨委政法委員會成為事實上的“超級法院”。結果與強化信訪的初衷——維穩相反,司法權威的下降從整體上強化了社會的纏訟傾向,加上由于信訪機制缺乏正當程序,信訪決定只是一種政治“決斷”而非裁判,這嚴重影響了法律權威,影響了信訪本身的權威,使信訪日趨暴力化,對權力的正常行使構成了威脅,結果催生了“截訪”。為應對日益嚴重的信訪壓力,各級政府為“截訪”可謂竭盡全力,其中包括法外懲罰信訪者,內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勞動教養。

早在上世紀,就有許多地方將信訪者納入“收容遣送”的對象。例如,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制定的《黑龍江省信訪收容遣送工作規定》(1998年),就有嚴酷的“收容遣送”信訪者的規定。通過當時存在的“收容與勞教一體化”的制度,事實上許多被“收容遣送”的信訪者慘遭勞教。從2003年以來,由于收容制度的取消,地方政府就直接對信訪者實行勞動教養。對信訪者勞動教養的依據常常是《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第一條第(一)項“違反治安管理、屢教不改”,或《勞教教養試行辦法》第十條第五項:“有工作崗位,長期拒絕勞動,破壞勞動紀律,而又不斷無理取鬧,擾亂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礙公務,不聽勸告和制止的”可以勞動教養的規定。在實踐中,難以統計的上訪者被勞動教養。在許多地方,勞動教養甚至成為地方政府打擊報復的工具。

二、勞動教養的社會與學術評價

上述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勞動教養對中國社會造成了無窮的危害。1957年8月正式建立勞動教養制度,至當年末,全國共收容勞動教養人員36983人。在“反右”和“左”傾思潮的影響下,從1958年開始,全國收容勞動教養人員的數量急劇增長,當年末收容人數達到355777人,1959年達到435325人,1960年達到勞動教養歷史上的最高峰,為499523人。隨著全國對勞動教養場所進行大規模的清理整頓,勞動教養人員的數量有所下降,1961年下降到396133人,1962年降到186765人,1963年為143373人。在文革開始的1966年,全國勞教場所年末在所人員仍近4萬人;至1970年末,全國勞教人員總數僅有4798人,降到勞動教養歷史上的最低點。改革開放之后,勞動教養死灰復燃,至2004年,“全國各地勞動教養場所已經累計收容教養了近500萬違法人員。”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勞教所348個,其中女子勞教所33個,未成年勞教所18個,戒毒勞教所49個;全國勞教場所勞教人員在冊16萬余人。司法部司法研究所所長王公義在薊門決策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被勞教人員數量有6萬多,自我國勞教制度實施以來,被勞教人員最多時達到30余萬人,最少時也超過5000人。這么多人未經司法程序而被剝奪自由長達數年,甚至終身,這不能不說是個嚴重的問題。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學界的嚴厲譴責。

早在1958年,就有人懷疑它的正當性。不過由于時代的高壓,當時主要關注的問題是“一般公民與勞動教養人員之間的關系如何,是人民內部矛盾,還是敵我矛盾?”以及與此相關的“應如何對待勞動教養人員?”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對勞動教養制度的討論局限于勞動教養的方式的改進、勞動教養工作的重點等問題。從1987年開始,就有人質疑勞動教養的合法性,主張“取消”。從那時開始,取消勞動教養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進入1990年代后達于高潮。1996年,一篇名為《勞動教養應予廢除》的文章面世,文章強烈主張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并詳細分析了廢除的理由。在此之后,眾多學者在報刊上撰文力陳廢除勞動教養制度。

勞動教養的社會評價如何?網絡輿論幾乎是“廢除論”一邊倒,據網絡調查,主張取消勞動教養的網民大約在90%左右。新華網的專題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微博參與投票的網友中有86.7%認為應該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僅有4.4%認為不應當廢除。據第一調查網對“你是否贊成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調查,主張“強烈贊成和贊成”的占91%,“不贊成”的不到10%,沒有“非常不贊成”的。最近的調查是財經網做出的。這項調查始于2012年8月28日,截至8月29日13時,有189人參加投票。在看待勞動教養制度上,認為它是“壞制度,它不經審判就可長期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票數為173票,占92%;認為它是“好制度,程序簡單,可以有效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的票數為6票,占3%;其他投票者認為“說不清”,占5%。在勞動教養制度的存廢問題上,“贊同廢除”的票數為163票,占86%;“贊同對它進行改革”的票數為22票,占12%;“說不清”的票數為4票,占2%。調查數據顯示,越是新近的調查,主張廢除勞教的比例越高,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濫用勞教迫害訪民與其他主張改革的人士有關,最新的一項調查主張廢除的比例超過98%。

近十年來,學界與政界以種種方式試圖推動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立法。2007年,經濟學家茅于軾、律師李方平等69位學者和法律界人士發表公開信,呼吁廢除勞教制度。2008年,學者范亞峰在互聯網發表公開信。2010年,學者于建嶸主持研討推動修法。在立法程序方面,早在2003年,朱征夫等7位廣東省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于在廣東省率先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提案》,該提案明確提出廢除的四大理由:(1)勞動教養制度沒有憲法根據;(2)勞動教養制度與《立法法》的規定有明顯抵觸;(3)勞動教養制度與現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不符;(4)未經審判而由行政機關以行政處罰方式長期剝奪公民的人身自由,不符合文明社會的法治精神,不利于我國政治文明的建設。指出,廢除勞動教養制度是“依法治省”的需要。近幾年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也不斷有代表提出方案,要求廢除勞動教養制度,或把它納入司法范疇。全國人大代表陳忠林在人大任期內,8次提出改革勞動教養制度、制訂新法律的議案,他認為,勞動教養制度涉及數以十萬計的公民的人身自由。認為現行勞教制度中的很多規定既極端不合理,又嚴重不合法,極大地破壞了現行法律體系的和諧,必須得到改變。有一項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已有420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議案,要求改革勞教制度。2008年,全國人大代表馬克寧建議廢除勞動教養。

三、勞動教養應當廢除的八大理由

前已論及,廢除勞動教養在法學界有極大的共識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廢除勞動教養的理由。集中起來可以歸結為八大理由:

第一,勞動教養違反憲法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違反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第5條)和人權保障原則(第33條);二是直接違反憲法規則。憲法第37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一款)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第二款)”而勞動教養制度是剝奪公民人身自由長達數年甚至幾十年的處罰,這是一種比逮捕更加嚴重的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理所當然應遵守憲法第37條的規定。

第二,勞動教養違反《立法法》規定的法律保留原則

《立法法》第8條第五項規定:“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制定法律”。勞動教養剝奪公民人身自由一次最長達四年之久,如果考慮在執行過程中不少地方采取“連續勞教”的方法,則時間更長。依據《立法法》的規定,這樣的事項毫無疑問只能用法律規定。但是勞動教養的基本文件仍然是《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1957年),且不說此前它的依據只是“黨內文件”。這個決定充其量只是“行政命令”而非法律。因為1954年憲法規定的是全國人大的單一立法制,它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第22條)”,制定法律的權力只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只有權“解釋法律”、“制定法令”(31條)。至于國務院,它只有權“根據憲法、法律和法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49條)”。僅僅從立法形式上看,用行政命令來剝奪人身自由,已經與法治國家的要求不相符。

第三,勞動教養違反正當法律程序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勞動教養這種長期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處罰沒有經過刑事訴訟程序,本身違反正當程序;二是由于執行中公安的強勢違反正當程序。雖然根據相關規定,勞動教養的決定由各地的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做出,但是實際上由于該委員會的常設機構設在公安機關,日常事務也由公安來處理。公安機關是承擔維護社會治安任務機關,勞動教養的對象又是可能破壞社會治安的人。這就導致公安機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即使公安機關是出于公心,也不排除僅僅從本單位職責出發,而導致不公正的情況發生。

第四,勞動教養違反罪刑相當的要求,顯失公平

這有一個前提性問題要解決,勞動教養與刑罰的關系。勞動教養是不是刑罰?它是“事實上的刑罰”,盡管沒有刑罰的外貌,但有刑罰的實質。這一點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勞動教養日期可否折抵刑期問題的批復》(1981年7月6日)為證。這個批復在回答安徽省高院“關于勞動教養與刑期是否可以折抵”的請示時規定:“如果被告人被判處刑罰的犯罪行為和被勞動教養的行為系同一行為,其被勞動教養的日期可以折抵刑期;至于折抵辦法,應以勞動教養一日折抵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期一日,折抵管制的刑期二日。”既然勞動教養與刑期可以折抵,而且“勞動教養一日折抵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期一日,折抵管制的刑期二日”,可知,勞動教養就是刑罰,而且它比管制刑還要重。實際上,勞動教養比短期有期徒刑也要重。有期徒刑可以判處幾個月,管制的期限是3個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的期限是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而勞動教養呢?原來的勞動教養沒有期限,相當于無期徒刑;1961年4月,公安部《關于公安工作十個具體政策問題的補充規定》首次規定了勞動教養的期限一般為2年到3年,1979年至今的規定是“一年至三年。必要時得延長一年。”所有這些規定都包含了一條:勞動教養最低期限是一年!因為勞動教養不經過法院和檢察院,從立法者的思路來看,是把它當作輕于刑罰、介于刑罰和行政處罰之間的懲罰形式設計的,但是實際上這個理應“輕于”刑罰的懲罰卻遠遠重于刑罰,明顯違反罪刑相當的現代刑罰原則。

第五,勞動教養嚴重侵犯公民權利

除了侵犯公民正當程序權利以外,勞動教養主要是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權,并以此為威懾,影響到公民表達權、信訪權、財產權的行使。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它成為“罪疑從有”的處罰方式,使許多人蒙受不白之冤;在反右運動中,無數右派成為勞動教養的受害者,許多右派沒有活到“平反”的那一天。在青海,5000多女勞教人員中“非正常死亡”1000多人;沒有死亡的女勞教人員所受到的屈辱、苦難,常人難以想象。

第六,勞動教養成為地方政府謀政績與謀利的工具

2009年,學者于建嶸曾專門調查上訪勞教案,通過分析,他認為,在一些地方勞教制度“已淪為了地方政府官員假以維穩為名、行打擊報復之實的工具”。于建嶸實名認證的新浪微博于2012年8月12日發布了一封勞教警察來信:“教授,我是一名年輕的勞教警察。勞教制度現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當權者打壓‘不聽話者’的一種手段。上個月,我們勞教所新來了一名因連年上訪被勞教人員,他歲數很大,身體不符合要求,我們拒收。但地方政府為了不讓他再上訪,通過各種渠道施壓迫使我們接收。我們也希望違法的勞教制度立即廢除。”2009年,深圳發布《關于依法處理非正常上訪行為的通知》,規定對多次非正常上訪行為人,除予以行政拘留、追究刑事責任等,符合勞教條件的,將予以勞教。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規定和要求。今年5月30日,河南省南陽市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會上明確提出對發生重復非正常上訪的人員“該勞教的必須勞教”。在河南某鄉鎮政府門口還曾掛出這樣的標語:“非法上訪,一次拘留,兩次勞教,三次判刑。”在維穩第一的氣氛中,許多上訪者成為勞動教養受害者并不說,更有無數公民僅僅因為發一個帖子、轉一個帖子、反對非法強拆、甚或合法行使表達權而被勞教。最近引起強烈民憤的勞動教養個案當數僅僅因為要為被強奸的13歲女兒討回公道而被勞教的“唐慧勞動教養案”。此種極端野蠻個案的存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勞動教養整體上的非法與殘忍。

第七,勞動教養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破壞黨和政府的形象

勞動教養原本就在法律外運作,成為地方政府規避刑事訴訟程序任意剝奪公民自由的利器,且不說反右那種整體上迫害知識分子的勞教,就是現在的維穩勞教亦然。此種政府的非法律行為在整體上不是促進社會穩定,而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是勞動教養在法律外運作,破壞了規則的權威,規則沒有權威的社會必然不穩定。二是政府官員在法律外懲罰公民的權力,使社會不穩定。因為法外懲罰權力的取向強化了公權私用行為,它的進一步后果是加劇官員行為的“失范”。官員行為的失范必然引發社會的反彈,社會的反彈引發官員更加嚴重的暴力反應,最終社會陷入了不穩一維穩一更加不穩的惡性循環,官民關系成為暴力博弈。這幾年頻發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背后常常存在此種邏輯。因此,即使不考慮勞動教養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單單從維穩的角度來看勞動教養,它也是得不償失的:勞動教養的“維穩”意義是短期的,局部的;從長期、整體的眼光來看,勞動教養實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除了不能達到“維穩”這一初始目標外,依賴勞動教養維穩的制度設計一個附帶的效應是黨和政府的形象受損。

第八,勞動教養違反國際義務,有損國家形象

未經正式法庭的審判不得剝奪公民自由,這是國際人權法的基本原則。《世界人權宣言》第10條是這一原則的最權威的國際人權法依據,該條宣稱:“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并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對《世界^權宣言》第10條作了細化。我國早在1998年就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其第14條第1款明確規定:“人人有資格由一個依法設立的、合格的、獨立的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勞動教養除了與上述人身自由權原則相悖外,勞動教養還面臨兩個指控:一是強迫勞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8條之三項(甲)規定:“任何人不應被要求從事強迫或強制勞動”;二是酷刑。這些無疑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形象。

四、結論:廢除勞動教養越早越好

綜上所述,勞動教養是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遺存,它的實質是在刑事司法程序外剝奪公民權利。隨著法治與人權的入憲,它與憲法和整個法律制度的沖突日趨明顯,對公民權利的損害日益受到社會的詬病,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影響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對于勞動教養的未來走向,有部分學者提倡“保留”,這條路走不通,因為勞動教養制度與整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精神不符,不存在改革的可能。而取消它,也不會產生這些學者所擔憂的社會控制機能的缺陷問題。因為排除勞動教養,我國的強制性懲罰體系是完整的:處于懲罰階梯上位的刑罰和處于懲罰階梯下位的行政處罰。相反,保留勞動教養卻使整個懲罰體系無法在邏輯上自圓。特別嚴重的是,勞動教養在許多地方已經蛻化成為地方官員對付維權公民、打擊反腐者的工具,如果不迅速廢除它,將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問題,越早廢除,政治代價越低,反之則代價越高。誠如著名社會學家于建嶸所言:“勞教制度作為一種違背法治理念、缺乏法理基礎、損害公平正義的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如不盡快廢除將產生十分嚴重的政治后果。”

注釋:詳見本刊網站。

(作者為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洪振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免费毛片在线|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欧美|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亚洲人免费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麻豆久久久|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在线八区|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日韩色图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日本精品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69综合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伊人色天堂|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综合网久久| 91网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7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www精品久久|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主播|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91无码网站| 亚洲天堂成人|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日本在线亚洲|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免费|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狠狠操|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