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推進。2011年9月,我國高校在校生人數達2560萬人,他們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通過實際調研我們發現,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健身運動意識和疾病預防知識的欠缺令人擔憂,亟須把健康促進作為高等教育重要內容,加強高等院校健康教育。
加強高等院校健康教育意義重大。青年時期的體育鍛煉與健康促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人力資本投資之一。重視青年時期的健身運動和疾病預防,對于個人的全面發展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我國大學生健身鍛煉遠未達標。根據我們對天津市和浙江省杭州市兩地近6000名高校學生所做的抽樣調查,目前大學生的疾病預防知識與健身鍛煉意識非常薄弱;在課余時間安排上,花在交友、網絡休閑、讀書、社團活動、影視娛樂、體育健身活動上的時間依次遞減;每天課余時間堅持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僅占在校生人數的13.6%。
我國大學生缺乏健身活動的原因。正在成長、行將肩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任的大學生大多既缺乏疾病預防知識,又缺乏健身運動熱情。導致我國高校大學生缺乏健身活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認識不足,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很多大學生沒有意識到青年時期健康投資的長遠價值;二是制度安排缺失,高等院校大多沒有作出科學、系統的制度安排引導大學生開展健康促進活動;三是網絡的誘惑,豐富的網絡資訊與娛樂占用了大學生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加強高等院校健康教育的途徑。一是加強認知教育。邀請知名醫學專家、健康促進專家走進高校、走進大學生,廣泛開展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知識普及教育;邀請取得佳績的運動員、優秀的航天員、科學家、企業家等走進高校、走進大學生,讓大學生深切感悟體育健身的樂趣及其對培育強健體魄、堅強毅力、良好習慣的作用,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對個人全面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長遠意義。二是加強制度建設。深入開展大學生健康促進的科學研究,改進高校評估辦法,以制度安排確保大學生擁有充分的體育健身活動時間;安排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體育賽事,在大學校園營造體育運動風尚。(作者:顧清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