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職業的確定發展、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實現人生理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從石家莊學院大學生的一項問卷調查中梳理出了石家莊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做出了分析和對策研究。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的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目標,以及對一項職業和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成就期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個體把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通過對自身興趣、性格、能力的分析,在學校相關部門和人員的幫助下,規劃大學學習、生活、工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提高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準確進行職業定位,進一步明確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石家莊學院于2007年在全校本專科中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至今已有五年,此課程的開設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自我認知水平,為探索引導學生擇業、就業提供了有效參考,但同時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更好地建立針對石家莊學院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加強對在校生的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我們于2011年5月對石家莊學院的大學生做了一次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的抽樣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87份,其中有效問卷436份,占學院學生總數的3.3%。在被試中,涵蓋文科、理科、藝體三類不同院系,有師范、非師范兩大類不同專業性質的學生;有大一至大四四個年級,樣本涵蓋面、容量和代表性均能滿足統計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結論具有較好的統計意義。
一石家莊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學生自我認知狀況
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是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是自我認識與探索,包括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個性、能力特長、職業價值觀以及優劣勢等的認識的了解度。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特長和職業價值觀這四項指標的認知水平表現出一致性。調查中學生們在選擇現在的專業時,72.34%的學生是由自己選擇的,另有12.77%是聽從了父母的選擇,6.38%的學生聽從了老師的指導,6.38%的學生聽從了親朋好友的意見,2.12%的學生屬于學校調劑的結果。
當問及“你是否滿意目前自己所就讀的專業”時,表示喜歡的占51.06%,不太確定的占40.42%,不喜歡的占4.26%,沒考慮的占4.26%。
當問及“你對自己的興趣、性格和特長都了解嗎”,有14.89%表示非常了解,有76.60%表示一般了解,另有4.26%表示不了解,還有4.26%表示沒想過。
通過調查發現,正是因為學生對自身興趣、性格、特長等方面的認知度表現出一般化狀態,直接導致了將近一半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對專業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對專業滿意度一般。
這說明,“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個較長的探索過程。
2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
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大學生在自我認知、了解社會的基礎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制定大學學習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步驟、實施,為將來順利走上社會打好基礎。為此,我們問卷中涉及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有十道之多,在此部分問題的回答中,大部分學生存在對職業生涯規劃時存在認識模糊、規劃意識淡薄,對自身職業發展的優劣勢和未來就業環境認識不足等問題。
通過統計發現,對職業生涯規劃比較熟悉或很熟悉的有21.6%,而對相關理論比較熟悉或很熟悉的僅有6.7%,從總體上來說,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領域是比較陌生的。
在問及“你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正在就讀大學的我們”是否重要時,80.85%的學生認為重要,12.77%的學生不太確定,另有6%的學生認為沒必要或根本沒考慮過。
在問到“從學校畢業后的打算”時,直接工作的占40.43%,繼續深造的占55.32%,另有2.55%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有1.7%學生愿意呆在家里。從而反映出就業形勢一再嚴峻,對石家莊學院不論本科、專科的學生均表現出了不小的壓力,近一半以上的學生愿意通過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從而提高自身在就業競爭中的綜合實力。而對于學院中那些適應面廣闊,應用性強的制藥工程、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等專業又有將近三成的學生,更愿意盡快就業,以自己的所學搶占市場先機。而對于傳統師范專業的學生,如語文教育、英語教育、音樂教育、體育教育、美術教育等專業的學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愿意從事傳統的教育工作,絕大多數同學更愿意投身師范教育以外的其他相關行業和領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對師范畢業生需求的逐年式微,而貧困邊遠地區師資常年匱乏卻不能吸引更多的師范畢業生前往服務支教的嚴峻現實。
當問及“你有無對自己的職業進行過規劃”的時候,有12.77%的學生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有38.30%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另有46.81%的沒有仔細考慮,目標模糊,2.13%的學生從來沒想過。
面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學生們在知識、技能方面準備的如何呢?通過問卷我們發現,學生更贊同增加社會實踐、課內實踐、專業實習(見習)等課時用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能與培養綜合能力等。而認為學什么專業、考證多少并不會對就業有太大影響,絕大多數學生覺得光學習好并不是就業的制勝因素。具體比例如下表所示:
3對于就業的期望和想法
在選擇就業過程中,大學生群體總體上受生活環境這一較客觀的因素影響較大,而父母的期望對擇業評價的影響不僅左右了職業理想的形成,而且還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求穩定、保終身的觀念作為傳統因素對大學生擇業的影響仍不可忽視。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選擇工作單位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按比例高低分別是:個人發展空間、工資和福利、公司業績和前景、工作環境。比例如下表:
而在就業心理準備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對就業前景不是特別的看好,只有33%的學生對就業表現自信,其余35%的迷茫,32%的比較迷茫。對就業不看好主要因為覺得自己缺乏工作經驗、缺乏社會關系、缺乏對就業單位的了解、缺乏對就業市場的了解。
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方面,46.58%的學生感到就業壓力很大或較大,32.14%認為就業壓力一般,16.17%的學生感到就業壓力不大或沒什么壓力,還有5.1%的學生沒有考慮。這一數據從一個側面表明當前的就業壓力已經成為大學生心中的重壓,但同時又是充滿信心的。而對就業壓力過大的學生我們要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幫助他們調適心理,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就業市場。
4對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建議
調查中有57.3%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雖然有但不夠完善,同時有71%的學生沒有留意或留意了卻不參加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更對就業指導中心的課程重視不夠。為此,參與調查的學生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例如,93%以上的學生建議在大一、大二年級盡早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并在學生中間加大職業生涯的宣傳力度,建立長效跟蹤調查機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指導。邀請一些權威的成功人士做講座,并盡早、盡量多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及早接觸社會;開展模擬招聘活動,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咨詢服務等;開設面試禮儀技巧課程等。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從大學生層面看: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此次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沒有進行有效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規劃。無論是在興趣、性格、能力的自我認知上,對職業環境的了解與關注程度上,還是目前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上,都存在很多的問題與不足。一方面,大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擇業和未來發展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又對該課程的實施重視不夠,出現了感覺和認知上的偏差。其次,大部分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模糊不明。結合時代經濟背景,目前很多大學生在考研、出國或是考公務員的選擇中猶豫不定,并不是從自身發展出發,而大多考慮的是高收入、生活穩定、社會地位優越等現實問題。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上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對職業選擇沒有堅定的信念,也沒能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漸進的全程性的過程。由于職業目標不明確,職業實踐難以與目標相結合,知識結構難以滿足職業要求,難以形成知識積累,這都直接影響到他們職業取向的清晰度,影響他們就業的競爭力。第三,職業生涯規劃的落實執行不利。調查結果現實,在大學中雖然制訂了職業生涯規劃,但絕大多數同學不能密切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在實踐環節中將近41.4%大學生沒有任何實踐經驗,這也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素質及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無論是在制定時間、信息收集、落實實施上都存在脫節的問題。
從學校層面看:首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缺乏、服務管理不到位。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正逐漸被大多數人所認識,但針對于石家莊學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及就業指導中心的服務管理還是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雖然從2007年就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由于宣傳不到位,致使學生們仍對這門課程重視不夠,大部分課程流于理論講解,并不能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指導工作。此外,不論是在活動宣傳還是信息發布,就業中心并沒有發揮出社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導致大部分大學生大學四年的職業愿望與學校目標、社會需求不能很好地結合。其次,專業化師資的匱乏不容忽視。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大量有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并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的老師支撐。但目前石家莊學院的就業指導中心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一般都是由各系、各學院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或思想政治輔導員兼任,雖然他們大多數也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并有著豐富的就業指導經驗,但要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半路出家”的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石家莊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匱乏,使得這項教育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最后,全程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不夠健全。目前,石家莊學院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教育,仍舊十分依賴就業中心的幾堂課、幾場招聘會來完成,缺乏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對學生的教育也僅僅局限于教師“滿堂灌”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與實踐溝通的實踐環節,缺乏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全程教育。調查顯示,仍有三成的大學生在畢業前沒有參加過任何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令人堪憂。
三完善石家莊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思考
1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能力,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理念
一方面,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和未來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較早地接觸和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通過做規劃,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強提高的地方。另一方面,石家莊學院也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應加大職業規劃宣傳的力度,強化學生們的規劃意識。
2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輔導,使就業指導貫穿大學全過程
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性和主觀色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僅僅依靠自己的認知是不夠準確的,還須借助心理測量學科的研究成果。引進人才素質測評技術,通過科學測評可以提高自我認知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除了采用科學的測評手段之外,還需要有專業的人員做測評,給予測評對象科學、客觀、公正的測評和解釋。
學校就業中心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設課。如大一應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與之打下良好的認識基礎。大二,學生應在正確評估自己的基礎上,認識自己的優勢及弱勢、職業能力傾向和職業個性傾向,給自己恰當的職業定位,并以此作為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到了大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除了理論的深入解析,更應為大學生開辟社會實踐、課內實踐的機會提高個人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大四,每一位大學生都應具備了屬于自己的長遠的以及短期的職業規劃發展計劃,了解自己的職業定位和擇業傾向,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在此基礎上,學校應盡可能多的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專題講座和職業招聘會,從而鍛煉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3基于社會實踐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階段與全程互動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完成。石家莊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應指導大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特點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使他們更早更多地了解職業,掌握職業技能,以便更好地實施自己的職業生活規劃。如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大學生校園創業活動等都是很好的職業訓練形式。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來校與大學生交流職業生涯規劃的經驗等拓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視野。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水平
高校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力軍,應著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首先,應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及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政治輔導員的培訓,通過相關專業培訓進修、組織參觀學習、開展課題及專題研究等途徑,全面提升他們的業務素質,幫助他們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尤其是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可邀請校外經驗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等,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提升石家莊學院職業生涯規劃隊伍對市場的把握。
要加強面向個體、個性化的咨詢輔導。職業咨詢輔導可以以石家莊學院的具體情況,設在就業指導中心或教育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一些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從事這項工作。除個別咨詢外,也可以針對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話題進行團體咨詢,同時還可以開展電話、網絡、宣傳欄咨詢等活動,以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趙北平,李冬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程(第三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惠麗,汪達.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素質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楊河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4]毛曉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6).
[5]卞松華.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105).
[6]甘壽國.蔡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探究———來自廣東金融學院的調查報告[J].高教探索,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