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練講的目的和意義
在《教學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中師畢業生要養成在各種場合都說普通話的習慣。說話注意禮貌,儀態大方,口齒清楚,有中心,有條理,語句正確,用詞恰當。”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參與”外,又開設了五分鐘課前練講活動。所謂的“課前練講”,即在每次講授新課之前留出一段時間,由學生主講,進行說話練習。
進行這一練講活動很有意義:第一,鍛煉膽量,提高普通話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安排課前練講讓每個學生都有單獨登臺發言的機會,既能鍛煉膽量,又能提高普通話表達水平和能力。第二,通過練講、師生的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使教師了解到每個學生的現狀,有利于因材施教,以便改進提高。第三,增強了課外閱讀的主動性、自覺性和持久性。為了找到最佳的練講素材,同學們讀了很多的書,時常去學校閱覽室搜集資料,使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外資源,避免他們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等無意義的活動。第四,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量。
二課前練講的內容和方法
鑒于地理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在地理課前練講的內容及方法的選擇上既要有助于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1內容的選擇上
地理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包羅萬象,綜合性強。它是研究地域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相互關系和作用的科學。它來源于生活,又與日常生活、社會經濟密不可分,這就為地理課前練講提供共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利用課外讀物及網絡都能找到練講的資料,但是課前練講只有短短的五分鐘,這五分鐘要學生講什么,很多學生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對學生練講內容的選擇要有明確的規定,第一,課前練講的內容最好與教學內容相關。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在課前練講內容與課堂內容無關的話,練講完后引入新課具有一定難度,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可能還集中在同學們的練講內容中。第二,可以選擇對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在現實中再現的自然或者人文現象,主要考察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和實際運用能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第三,還可以選擇對本節新課有啟發和導入作用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其目的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目的。第四,對同一目標,相近的練講內容很多,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編輯要講述的內容,使之更加精煉完整。從而提高了學生選擇、收集和編輯地理信息資料的能力。第五、盡量運用鄉土地理知識。因為鄉土地理的對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親眼看到的具體的地理事物,學生對這樣的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學生對地理概念、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2方法的選擇上
我所教學生是五年制初專生,雖然他們在初中學過地理。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地理基礎知識及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都很薄弱甚至空白。他們會利用網絡查找資料,但不會編輯資料,找不到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讓他們自己找資料進行課前練講難度很大,基于這種現狀,在布置練講的時候,教師的課前指導和課堂評價顯得尤為重要。第一,要求每個班級學生分組進行,一般是兩個人一組,練講之前教師要對講稿親自審閱,提出意見反復修改,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知道要講什么、怎么講。在此項活動中,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同時也體會到了合作學習和探究的好處。第二,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講清楚、講明白,讓每個學生都做到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語言連貫,敘述完整明白。讓學生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掌握講話的藝術、姿勢、手勢、神情等。這樣的嚴格要求使學生進步很快,也為后來練講的同學起到了榜樣和示范作用。第三,還要從練講的內容、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儀態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言傳身教,自始自終應把握正確的指引方向,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不放任自流,從而鍛煉學生的膽量、口才,發現和點燃學生進步思想的火花,增強了信心和動力。第四,在評價過程中我還要求下面聽的同學也要給出公正的評價,師生共同打分計入平時成績,這個環節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通過點評可以取長補短,使學生的練講和評價水平得到提升。
總之,開展“課前練講”活動切實做到了理論與實際聯系、知識向能力轉化,值得我們繼續改進和不斷探索,讓它真正成為學生增進知識、鍛煉能力、交流思想的舞臺,有利于學生們快速成長為未來合格的、受歡迎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姜麗華.課前練講活動芻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 1998(2).
[2]鐘文華.重視課前演講,促進學生素質提高[J].龍巖師專學報,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