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是大學發展的平臺,是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社會功能的基礎。[1]學科建設已成為大學的核心工作。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為新生的行業本科院校,其學科建設具有地方取向性、基礎薄弱性、應用取向性和行業特色性等基本特點,充分認識和分析這些特點,有利于提高其學科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內涵
(一)學科及學科建設
在我國,《辭海》把學科定義為“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2]在西方,學科的英文為“discipline”。該詞具有多種含義,包括學科、課程、紀律、嚴格的訓練、規范準則、戒律、熏陶等。伯頓·R·克拉克認為:“學科明顯是一種聯結化學家與化學家、心理學家與心理學家、歷史學家與歷史學家的專門化組織方式。它按學科,即通過知識領域實現專門化”。[3]本文認為,學科作為高等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范疇,主要應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學科是特定研究領域走向成熟的產物。“稱一個研究范圍為一門‘學科’,即是說它并非只是依賴教條而立,其權威性并非源自一人或一派,而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或真理。”[4]“稱一門知識為學科,即有嚴格和具有認受性的蘊義。”[5]其二,學科是對知識進行劃分的一種單位,它通過同一性的作用來設置自身的研究邊界,并規定了本學科研究者的學術規范。
所謂學科建設,我們可以理解為建設學科或發展學科。它是指學科主體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規律,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促進學科發展和學科水平提高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6]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
根據上述學科及其建設的概念辨析,我們認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是指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根據社會發展對公安人才的需求變化和學科發展的規律,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促進學科發展和學科水平提高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科建設是公安院校辦出特色,打造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碼。從學科建設的內涵出發來考慮,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應主要包括構建學科理論體系;凝練學科方向;打造學科人才梯隊;完善學科規范建制,營造學科建設環境等方面。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基本特征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地方取向性
地方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特點之一,也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看,高等教育的服務面向走的是一條“國際—國家—地方”的發展軌跡:中世紀的大學,其服務面向具有國際性;民族國家的興起,使大學具有國民性;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求高等學校具有地方性特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各省市中心城市或地級城市,歸屬地方公安部門管理,同時接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業務指導和管理,具有“地方投資’、“地方管理”、“辦在地方”、“服務地方”的辦學特點,并與地方經濟、地方公安界有著天然聯系。因此,地方取向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最基本的特點。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公安行業發展的需要,為區域發展服務。首先,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為辦學的適應主體,應根據地方區域發展與公安行業需求的變化以及自身的特點,不斷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自覺地實現高等教育的宏觀結構與微觀結構的優化統一。[7]其次,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學科與專業結構不是按照越來越細,越來越窄,強調“對口”的直接適應思路來調整的,而是能夠較好地根據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按照“實基礎、強能力、重應用、圖創新”的模式進行培養,只有這樣,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服務一線公安工作時,方能迸發出極大的活力。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基礎薄弱性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短,學科建設基礎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科建設意識薄弱,缺乏整體建設規劃。由于脫胎于專科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學科建設集體無意識”等先天性缺陷,使得在現實中,一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學科建設上缺乏基本規劃,既沒有相應的短期安排,也沒有中長期規劃,學科建設處于盲目的狀態;一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雖然有學科建設規劃,但規劃的質量不高,缺乏整體性和可操作性,在實踐的過程中隨意性很大,缺乏全局性考慮。二是學科建設基礎薄弱,師資和科研力量不強。師資隊伍和科研力量既是學科建設的構成要素,又是建設高水平學科的基礎條件。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都由公安專科院校升格而來,先天性存在師資欠缺和科研力量薄弱這兩塊軟肋,導致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基礎薄弱和學科建設進展緩慢。三是學科建設投入不夠,學科建設硬件條件不足。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辦學經費不足,對學科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導致與學科建設相關的圖書資料、實驗室、學科基地建設跟不上,從而影響了學科建設的質量
(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應用取向性
應用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又一顯著特點。這是因為地方一線公安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警務專門人才,而學科建設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養。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應用性主要表現在應該面向區域經濟建設、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地方公安工作服務,培養一線的應用型警務人才。“應用型警務人才”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公安警務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特別強調基礎、實用和實戰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第二,這種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公安警務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更高的要求;第三,“實用型警務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加強調與一線公安工作的結合,更加重視公安警務實習這個教學環節。為此,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應體現應用價值取向,主要培養應用型警務專門人才,以便能夠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一線公安工作的需求。因此,在學科專業設置上,應冷熱結合,靈活應變,對于體現自身特色和水平而一線公安工作需求不是很大的專業,應根據社會需求對專業進行調整,但不能因為市場需求不大而任意削減。對于社會急需自己又不具備優勢的熱門專業,可根據自身條件,合理設置,以適應地方經濟和公安工作的需要。
(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行業特色性
行業特色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主要特點之一。所謂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有一項指標“特色項目”是完全獨立于七個一級指標之外的。在這個指標體系中“特色”被注釋為“是指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可見,大學特色,是指一所大學在辦學歷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理念、模式、風格、氛圍等等。它既可以是學校及校長個性的整體顯現,也可以是學校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甚至在某一點上所表現出來的閃耀著獨特個性的亮點。[8]
學科建設的特色性,是大學特色中最主要、最鮮明的標志。作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不可能在本學科的所有領域占據學術的制高點,而應有其自己的特色。突出特色是學科建設的根本所在。就具體學科而言,只有形成了本身鮮明的特色,才能閃光于學科叢林之中,體現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既要體現出公安行業特色,又要在同類高校相同學科中通過創新凸顯特色。一方面,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突出公安學科專業不同于普通專業的個性,彰顯學科特色;另一方面,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也要結合歷史和現實條件,整合學科積淀和學科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著眼于現代公安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理論、方法、制度創新來培育學科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總之,“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的基礎,它不僅代表著學校的辦學水平,更決定著學校的發展特點和優勢,只有把學科建設好,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9]由此可見,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離不開學科建設,而學科建設是否針對有效,又取決于對學科建設基本特點的準確分析和把握。故而,對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地方取向性、基礎薄弱性、應用取向性和行業特色性等基本特點進行探析,有利于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聲譽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大中.學科建設是研究型大學的創新關鍵[J].中國高等教育,2002(21).
[2]辭海(中)[S].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2947.
[3]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34.
[4][5]華勒斯坦.學科·知識·權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13-14.
[6]羅云.論大學學科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7][8]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11).
[9]馬建.關于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