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特點,將常規方法用活、創新方法用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年方案”中面向所有本科生開設一門重要課程。目前有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新方法雖然受到多方關注,但實際應用面不廣、效果不甚理想,傳統常規教學方法依然占據主流,且對其改進力度不夠,創新力度不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其它思想政治理論課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的異同性,尤其要著重研究其教學方法的特殊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更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與思想的深刻性、更突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及其當代意義、更突出理性與邏輯的力量,在分析問題上更強調辯證性與哲理性;在教學形式的選擇上更需要使用辯論、討論、專題研討等參與式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更強調構建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信念”與“信仰”。
其實,教學方法貴在“得法”與“創新”,傳統的常規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因此,強調“創新”不是放棄“傳統”,注重“傳統”則“傳統”本身也面臨“創新”。傳統的常規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必須要做到合理選擇、有效利用與綜合運用。所謂合理選擇就是要針對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章節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一成不變或一味求新求變。例如,如何合理使用視頻、音頻資料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所謂有效利用就是教師能充分掌握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的基本技能,并通過該教學方法的使用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提高教學板書技能、教學語言技能、課堂討論的組織技能、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技能等對教學質量都能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所謂綜合運用就是無論是具體某堂課、某個章節、甚至某個知識點,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總之,在掌握傳統常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尤為重要,其創新要堅持在教學內容的科學講解,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教學過程節奏的松弛把握,教學效果積極反饋、合理評價與有效改進等基礎上具體展開。
二抓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重點內容,凸顯教學的內在邏輯性
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的論述以及資本主義命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最本質的內容,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因此,它必須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中適當地加以強化,但這種強化又必須是以課程內容教學的貫通性、邏輯性、完整性表現出來。所以筆者認為能否準確地讓學生把握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大組成部分的內在邏輯關系將是衡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效性如何的一個重要方面。
綜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理論和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和共產主義原理的立論依據、理論基礎和思想的邏輯起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理論、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與共產主義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邏輯展開與邏輯必然,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所揭示的基本規律的印證和進一步地闡釋。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理論、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與共產主義原理充分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貫通性、邏輯性和完整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將這三部分理論內在邏輯關系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要,以期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與社會的關系、人類社會歷史的一般進程和趨勢、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現狀、趨勢,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以及黨在當前提出的種種重大的方針、政策和戰略決策。
三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方法的實效性舉要
1研讀中學教材,確立“少、精、新、深、廣、思”的教學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常會遇到一個困惑:那些最基本的原理,學生在中學時都學過了,而他們其實又并不是真的理解了,但他們卻以為自己把握了,從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研讀中學思想政治課本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確實已經基本掌握的內容可以少講、精講,讓學生能提綱挈領式抓住這些知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學生把內容“拎”起來,甚至可以設計模擬課堂,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講說他們熟悉的內容。當然,對學生已學的知識也可以展開講解,但要求“新”,這個“新”是相對于中學教師的講授方式和思路而言的,即能讓學生從另一種思維路徑上把握相關原理。除了“新”,對學生已學的知識點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理論深化,深化的目的不是“故作高深”、難倒學生,而是一方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道要真切理解這些原理還需要廣闊的知識背景來作支撐,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去理論聯系實際地思考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在他們看似已經熟知的原理和知識的背后存在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廣泛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每一章節的教學分兩部分進行,一方面是理論知識傳授;一方面是師生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互動思考,最好可以將所學的有關原理與學生所學某些專業知識和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如此,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把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積極地參與了教學活動。
2整合教學知識,實現模塊教學
模塊教學是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具體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大體上可以將之劃分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主要圍繞物質、實踐、矛盾三個范疇及其相關內容展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觀;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觀等方面展開。當然,具體模塊的設立每個學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整。另外在實施模塊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即要貫穿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邏輯性等問題。因此,這門課程在實施模塊教學時,不宜進行“多人教學”,即多名教師分別承擔相應模塊教學,因為這樣容易割裂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使學生難以在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
3方式方法多樣化,進行立體教學
大學生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更喜歡像互動教學、啟發式教學、專題討論、小組辯論、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小型調查活動等新型教學方法與手段。但要注意到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都必須要能加以合理運用,尤其是多媒體的科學使用,課堂音像資料的合理利用,從而使得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能切實地服務于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4聯系實踐基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院系或學校,也可以憑借自身的社會關系聯系教學實踐基地。每個學期至少開展一次走進社會、關注社會的調查活動,活動的主題要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內容有關。教師可以先傳授一些最基本的社會調查的方法和原則,然后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調查的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寫成社會調查報告,作為作業納入課程成績考核中。同時評選出優秀作品,條件允許可以適當給予獎勵。
5重視與學生的交流
教師要在課間和課下多與學生接觸,尤其要重視學生以作業方式上交的小論文。布置學生寫小論文,老師應該要認真批閱并要反饋學生論文的寫作情況,對學生在論文中的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可以在課堂與學生進行交流,對某些學生所反映的個別問題能私下與之溝通。如此,學生才會重視作業,在作業和小論文中才會寫出自己所感、所想,而不是隨便抄一篇了事。
6注重教學的語言藝術
任何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依托一定的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本身也是最為重要和傳統的教學手段。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嚴肅的,學生希望的是將嚴肅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用年輕人更易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清新、優美、活潑甚至幽默的的語言往往更能打動學生。畢竟“道不遠人”,太深沉、太嚴肅,年輕人可能對馬克思主義望而卻步了,這是我們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不過我們也反對有些老師為了取得課堂教學的表面效果,總是閑聊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來吸引學生。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政治性與思想性的辯證統一來著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內涵、定位及人才培養[J].思想理論教育,2006(6).
[2]周濟.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7(5).
[3]梅榮政.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體系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