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們有動力朝著一定的目標進取,它與學習活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在每個學生身上得到開發(f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激發(fā)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調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擴展性思維,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運用以情激情,情感溝通的方法,效果較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動探究、領會課文,使課文的情感因素與學生的生活感受相溝通,撞擊出思維的火花。中學語文課多是文學篇章,而文學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學生也處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當作品中的某種生活和學生的某種生活相似或相通時,教師恰當一點撥,就會產生情感對流,形成暢所欲言的態(tài)勢。
1.抓住人物形象引發(fā)學生內外聯想,激發(fā)情感文學是再現的藝術。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藝術表現,散文中的人物更帶有原型的明顯痕跡。教學中教師利用藝術真實引發(fā)學生聯想生活真實,再回頭品味藝術真實,從而增強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學生的興趣也隨之調動起來。例如朱自清《背影》這篇散文,表現的是父親對兒子的摯愛之情。文章主要通過描寫父親的行動來刻畫形象。我教這一課,就讓學生帶著對自己父親真切感、親昵感去體會父愛。
2.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去深切體會文學作品中有不少藝術環(huán)境是作者精心描繪和有意安排的。這些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有的是作者身臨其境活動過的,凝聚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遇到這種情境,教師應把學生引入意境中去,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
3.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吸引他們去領略。
二、及時對話,讓學生走進快樂語文世界
語文教學是一種社會性的溝通現象,自然少不了對話。對話應是情境化的,既有文本的情境,又有師生經驗的現實情境和對話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新情境。對話的方式也應是多樣的。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廣泛地運用到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之中,初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在語文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語文課要求教師語言生動、氣氛活躍,但僅這樣學生們就愿意聽、聽得進去嗎?作為教師,必須想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語文課堂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思想。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良好的興趣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可以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以演助學,提高興趣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強、感染力大的課文。教學時,我們應發(fā)揮其特有的魅力,再現情境。因此,我在教這類型的課文時,可以以演助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想象潛能,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情境,讓學生們親自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幫助和指導學生扮演好每個角色。通過自身參與表演,使學生在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同時,更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肢體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學中,課文劇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創(chuàng)設語文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的很好的方法。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chuàng)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語文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煥發(fā)藝術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