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語文高考試題采用的是全國新課標卷,所考查的文言文閱讀常常選考一篇人物傳記。這種閱讀性文章,一般來說試題難度不大,不過,也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還需要考生仔細地閱讀,要充分調動所掌握的基本詞匯、語法、句式等有關文言知識,做到初步掌握文本的大致內容,然后再仔細推敲,從而正確解答文言文閱讀。
一、調動知識儲備,仔細閱讀,掌握文本的基本內容
依據高中教材涉及到的文言詞匯,初步對文本進行理解性閱讀,基本上做到通譯一遍,對文章中較準的內容,可以跳過去,只要不涉及試題,大可不必過分糾纏。理清文章的大致含義之后,再聯系有關知識,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文意。有的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往往字字句句都想弄個水落石出,結果反而難以明白大意,能夠了解六七成,就基本上把握住了文段大意。要知道,文本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執法如山等既符合于傳統的道德規范,又不失現實教育意義,弄清了這些內容,把握住人與事的內在聯系,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意了。
二、仔細審讀題目,篩選相關信息,準確解答試題
讀題時,要逐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的題目一般可以隨機完成。特別是試題中篩選信息的題目,高考試題的設題點多是: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體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有敘述性文章中,信息就是文章通過人的行為、言論、表情等所傳達的意思,具體指表現人物的性格,某一品質或特點;產生某一結果的原因;體現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人物之間的關系;符合觀點的材料。要搞清楚文章寫了“何人何事”,事屬“何類性質”;其次要推敲“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之間敘述的合拍,道理的依據。
三、學會分析綜合,準確把握文章,從而準確地答出題目
一般來說,傳記類文言文大多以一個人物為中心,由此展示出這個人物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與其它人物發生的橫向或縱向聯系,從而構成一個個事件,故而在答題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事件全貌,看一看文中一共寫了幾件事,每一件事有幾個不同的側面,從所述事件入手要注意,留心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分析文中寫了那些人,什么事,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構如何展開的;文中闡述了什么道理,以什么作為說理的依據的,文中之事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精神風貌。這些內容又是如何體現中心,展示主旨的。其次要注意文中的評語,要注意找出作者在文末安排的議論句,這些語句最容易揭示主旨,展示人物性格,精神境界;還要關注在敘事的過程中,每一步中均插入了作者的帶評價性的有關語言,這些語言可以作為篩選信息的參考內容。總體上要把握文章的初步內容,要從是否其人,是否其時,是否其他,是否其事,是否直接或間接表現等角度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做出正確的答案來。
總之,閱讀傳記類文言文要注意明確內容,篩選出主要信息,要充分把握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結果的關系,結合題干要求,全面比較,綜合理解,這樣,才能把傳記類文言文解答準確,從而在文言文閱讀中獲得高分,展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