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點,指利用一套自己能夠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義的符號在文章的字、詞、句段上圈點勾劃。批注,即批語注釋,是對文章的品評、鑒賞,常見有眉批、旁批、尾批、夾注等形式。圈點批注式閱讀,就是在閱讀文字作品時,對詞、句、段、篇進行圈點勾畫并加注個性化批語的學習方法。
圈點批注,是一種自主學習的好方法。對這種學習方法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圈點批注的意義
1.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的認知過程是人的認知思維活動的主動建構過程,具有主動性。學生要有明確的目標任務,才會主動起來。對所學課文進行圈點批注,能讓學生真正主動起來。
2.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和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過程是人們通過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與外部環境進行交互活動以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圈點批注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深入把握文本,主動建構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圈點批注是一種自然的學習方式,它的內容是自己確定的,沒有任何強加與灌輸。
3.有利于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
新課標閱讀教學建議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圈點批注是學生自主行為,強調閱讀的自由性、自主性、感悟性,鼓勵學生大膽解讀,讀出個性,品出滋味,有利于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圈點批注,不但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行為,更是一種讀者與文本的深度對話,要求讀者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文本,理智地把握文本的優點與局限,不盲從任何傳統的見解。
5.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較長文章,如小說、傳記作品,如果不加批注,學生讀完之后,也不易把握整篇文章內容大概,面對思考題,仍然很茫然。如果邊讀邊進行圈點批注,可以先把主要情節、主要事件加以概括,并隨時批注相關人物個性,待讀完一遍,基本上能把握作品大概內容。短文閱讀學會批注,同樣可以提高效率。平時練習時養成圈點批注的習慣,也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6.有利于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在圈點批注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去關注寫法,去發現那些值得效仿的寫作技巧,會體會到寫作的甘苦與三昧,從而促進寫作能力提高。
二、加強圈點批注指導
1.明確任務
課堂教學中的圈點批注不能太過隨便,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因為課堂上的圈點批注,本質上是一種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的自主學習,如果讓學生隨意圈點批注,就難以達到教學目標,不利于系統培養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圈點批注活動本身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否則,學生會因太過隨意而不能有所進步。
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環節指導學生進行圈點批注。具體到一節課上,初讀宜進行感知性批注,再讀宜進行鑒賞性批注,三讀宜進行探究性、創造性圈點批注。比如,教學《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教師可以依次讓學生對以下內容或者問題進行批注:
(1)初讀,標出生字拼音,在重點詞語下面劃線,批注每部分內容。
(2)再讀,勾畫出表示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對作者感情加以概括;標示出寫劉和珍的句子、段落,進行概括,體會作者選材的典型性;對遇害細節進行賞析,體會細節對中心的突出作用;在此基礎上揭示全文主旨。
(3)三讀,勾畫含義豐富的句子,對句子的內容和手法加以賞析。
2.指導方法
一是批注位置。如字音、詞義、詞句含義等局部內容,可隨文圈點批注;文言文的翻譯、古今詞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要隨文批注,在原文上面還是下面,可視自己習慣而定;對一段的理解,可旁批;對一頁中數段的理解,可眉批;對全文理解,可批注在全文前面或最后;批注內容較多,可找較寬空白寫,再用線牽連起來。
二是批注符號和筆跡。重點詞語,可下標著重號、三角形、小圓圈,可將該詞圈起來;重點句子,可下標橫線、波浪線、雙橫線;較長內容,可用大括號標示范圍;對不同角度的批注,可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如對內容的理解,對手法、語言的探究就可以分開顏色。符號和筆跡應該是自己清楚的、固定的,這樣的批注一目了然。
三是批注的語言。批注的語言宜簡明,要點到要害。如《魯迅:偉大與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一處批注:燈下看信,動作,認真,關愛青年。
3.強調態度
圈點批注應該是認真的,盡量正確的,經過核對和反復思考的。字音詞義文言文翻譯等基礎知識,應該是確切無誤的;對課文的理解,固然不可能都正確、有見地,但一定是自己認真思考的結果。圈點批注要有個性,不能隨便盲從參考書或附和他人。
在學生自讀批注時,教師要注意全班巡視,督促學生認真批注,對批注方法和內容適當加以指導。
4.有選擇地展示、交流圈點批注
將批注內容進行交流,可以促進大家對某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批注方法的改進。
教師可提示同學們在選例的典型性和批注的準確性、全面性、深刻性、簡潔性方面加以關注,從而提高批注的質量。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探討、體會圈點批注的方法技巧,促進批注方法的改進和批注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