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朗讀已經成為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課堂上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而且有利于挖掘課文深層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為改革語文課堂做著積極嘗試的我認為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
一、朗讀指導要實在
新課標對所有年級都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但在不少課堂教學中,朗讀流于形式,訓練不到位的現象時有出現。一句一句讀、分層讀、一段連讀;齊讀、小組讀、個別讀、師生引讀等,形式層出不窮。每當一生、一組或全班讀完時,教師都以“讀得很好”、“讀得不錯”等表揚性的肯定語言評述。實際上這種有讀無導,沒有實實在在引導學生體會文字所蘊藏感情的朗讀,對理解語文、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語感,是沒有多大益處的。所以,朗讀訓練要到位。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師特別重視誦讀指導,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形成對古漢語的語感,熟讀和背誦又使學生逐步積累起比較豐富的感性材料……這就為提高語文的閱讀能力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二、真情范讀激發美
范讀的魅力是無窮的。學生在聽音像材料時會覺得很好,卻也覺得離得很遠,似乎難以企及,而老師站在課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讀則消除了這種距離感,學生對老師的模仿是潛意識中就已經進行了的。因此,朗讀教學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那就是教師自己要注意學習,和學生一起接受文化的熏陶,藝術的陶冶,以及技巧的學習提高。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后而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
三、尊重體驗個性化
在有些課上,讀書聲響徹教室,大有直沖云霄之勢。學生讀得興味盎然,聽者卻興致索然。學生的朗讀本應是一種享受,何以至此?皆因學生全都扯著嗓子看誰喊得大聲,“朗讀”變成了“喊讀”,沒有節奏,缺乏韻律,感情匱乏。我認為有些朗讀內容,讀的輕一些、重一些、快一些、慢一些都可以是一種感情,關鍵是要讀出孩子們對文章的切身感受,不必千篇一律,這就是一種真正的美讀。
四、創設情境開放性
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圖像、音樂有一種格外的親近。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為他的個性化的朗讀增加色彩。活潑多樣的朗讀形式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表現欲。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之間的統一,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性情的舞臺。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朗讀。
五、個性評價激興趣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而且還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者。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才能真正地去品讀課文。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又是一個相對枯燥的環節。所以在朗讀指導中,教師別出心裁的評價語不僅能夠指導學生的朗讀,還能刺激學生的朗讀興趣。變枯燥的教學內容為充滿生機的教學環節。
在推進新課程的大好時光中,讓我們一起努力,還語文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讓漢語豐厚優美的語言之花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在學生的心田上絢爛開放,讓朗讀煥發迷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