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青年學生,其自尊心、自信心已逐步形成,對于自己的認識能力亦漸趨自信。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希冀憑借自身的力量來獲取知識,他們既有依賴性,又有獨立性。因此,老師應因勢利導,在語文教學中,大可革除以教師自我為中心的陳規陋習,開創探究性學習的新天地。課堂教師的講授只是從外部灌輸信息,學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即在培養學生掌握語文工具的能力,而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形成。當然,要能體現出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來。
一、寓認知于趣味之中
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極其活躍的催化劑。教師常常過于強調學習的艱巨性和恒久性。然而,倘若學生真的愁眉苦臉,憂心忡忡,恐怕也難學出個名堂。因為心灰意懶,人處于厭倦狀態時,他的競技力是很差的,思維力受到阻遏,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興趣,自主選擇,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作出判斷,教師只起宏觀調控、指導的作用。這種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更能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只有寓認知于趣味之中,學習的勁頭才會經久不衰,學習的成果才會碩大豐盛。
二、教師不可自以為是,固步自封
探究學習要求師生通過教學相互啟發,以期在無涯的學海中都有所收獲。同學們一定要在量力性原則下敢于探索,不拘一格。探究性學習內容極具開放性,為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必須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這體現了尊重每個學生的選擇,重視學生整體的發展,使學習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
三、正確處理好探究性學習與學科常規教學等的關系
正確處理好探究性學習與學科常規教學、興趣小組、學校常規管理以及教師負擔之間的關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當然,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心智水平的限制,這種自主性如果不加以指導,就有可能演變成隨意性,或幼稚而缺少實際價值,或期望值過高而失去可操作性,所以探究的過程應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這樣,課題融入了學生個人的傾向,有利于個性發揮,使學習真正走向富于創新精神的主動學習。
探究性學習雖然打破了整齊劃一的學習方式,但也決非完全個性化的學習,它應該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探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緊密結合其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等特點,正確處理好它與學科常規教學、興趣小組、學校常規管理以及教師負擔之間的關系,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充分動手、動腦、動口,真正行動起來,在親身體驗中產生積極的情感,激發探索欲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受生活,學習生活,發掘出生活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