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新課改,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為了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關鍵性標準。因此語文課堂也有了許多好的改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多了,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主動回答問題了,動手動腦能力也提高了,表達與交流的機會多了,課堂氣氛也熱鬧了……
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相比,不可否認,語文課堂是比過去活躍了,在某些方面,學生想象力也比以前豐富了,這是好的一面。但是,有的公開課,甚至是平時所謂的研究課只是一種“表演秀”,一節課下來,學生你一句我一句,暢所欲言,而我們是否在課后去跟蹤追問學生一節課下來學到什么沒有?我們是否在備課、上課時更側重文本的閱讀而不是憑空想象,越飛越遠?筆者在這里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課堂活躍”提出幾點建議:
一、課堂氣氛能有放有收,切勿因過分開放而忽視了文本的閱讀
新課改倡導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于是,隨之而來的是“你想先學習哪一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你發表一下高見”等,充分體現語文課堂高度民主程度的用語頻頻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出現,學生也確實喜歡老師給他們這樣或那樣的機會。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往往在教師高度民主的背后卻仍隱藏著過去陳舊的“獨斷”現象,只是這種“獨斷”變得難以發現罷了。其實不管學生是否喜歡,也不管他們想不想學,許多教師仍按部就班地延續著舊模式,學生無論想學與否,還是得跟著老師走,只不過課堂上多了那些不中用的“民主”附屬言語罷了,打著“民主”外包裝的“填鴨課”經過一翻重新包裝后還是粉墨登場,教師不但是“主導”,更是成為了絕對“領導”。
有些課堂恰好相反,課堂上學生說喜歡哪,教師也就跟到哪;學生匯報什么,教師就指導什么。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名著,一位同學激動地說豬八戒懂享受。老師點評說,像豬八戒這樣活著的日子挺瀟灑……于是乎課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爭論也多了,學生發言也增加了。可是,到頭來,整節課卻道不出一個所以然,教師沒有很好地去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設計的重點、難點,課堂卻成了熱鬧的辯論賽,主要內容也被“民主”爭論擠掉了,我們的教師反而被學生牽著鼻子走,課堂成了新版的“放羊”課,教師卻成了旁觀者。
二、鼓勵合作交流,切勿沖淡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上合作、交流是新課標的方向,這種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語文素材,提高語文素養和對問題的見解能力。在新課程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今天,教師們都在積極地實踐著這樣的理念,但效果又是如何呢?如果教師未曾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那只會沖淡課堂教學的效果。要知道小組合作活動不僅是讓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各自熱鬧地討論片刻,更關健的是要注意指導學生怎樣合作、怎樣交流,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怎樣討論、怎樣質疑。教師除了應該組織好合作交流外,自己還應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組織學生、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并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而不是象征性地表演,任務性地完成教學環節。尤其是初中生,由于自制能力差,一些學生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善于傾聽他人意見,唯我獨尊,討論時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你說,我也說,課堂變得亂糟糟,一些“活躍分子”則趁機搞小動作,這樣不僅會影響討論效果,更無法使討論深入。如果合作只流于形式,只在乎教師口令中的“開始”與“停止”,而不管學生討論些什么,合作到何種程度,思想上交流到什么層面,討論中會出現什么問題,這樣只會給課堂帶來負面影響,勢必會沖淡有效課堂的濃度。
因此,小組合作要求學生相互尊重,學會傾聽。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學習搞得更加融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尊重與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學會交流與合作。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切勿削弱情感交流
眾所周知,多媒體可在瞬間展示大量突破時空局限的生動形象資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學生引入一個個嶄新的教學場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它畢竟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讀書、思考,必要的講授、點撥、質疑,組織討論和指導基礎練習仍不失為課堂的主要教學手段。若舍本逐末,多媒體由“輔教”成為貫穿課堂的“主教”,課堂成了看電影或圖文的場景觀摩,這會把學生讀書、思考、交流情感的時間擠掉了。因此,無論是多媒體還是網絡,一定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恰當地運用,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在課堂上,盡情而熟練展示各種教育手段的做法只會舍本逐末,喧賓奪主,只會削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甚至一節下來學生只是好奇,最終什么也沒學到。
一堂好課,需要學生的活躍,但“課堂活躍”不一定是一堂好課,有效的課堂教學并不在于課堂是否活躍。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好的情感積淀,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散思維,學會學語文、用語文,教會他們學語文的方法,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