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家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事物存在狀態的最佳的表現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尊重生命,體現人性,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和諧教育大力倡導的教育觀念。這就讓我們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營造和諧的活動氛圍,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觀念,因此,和諧教育也就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寶貴財富。也只有在和諧的校園環境、和諧的課堂、和諧的師生、和諧的生生環境下,采用和諧的教育方式、評價方式等才能使學生得到和諧的全面發展。
一、和諧教育理念的內涵
(一)什么是和諧教育
和諧教育的理念自古以來就有,但不同的時期賦予不同的含義,并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不斷充實發展。和諧課堂是組成和諧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實現和諧課堂教學提供了和諧的教學環境。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
(二)和諧教育的主要表現
和諧教學首先是一種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力求使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以及教學過程與教學環境之間始終處于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從而就會形成一種合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二、和諧課堂教學的特征
(一)教學理念應以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以實踐活動與學生主動參與為基礎,以自主、合作與探究為核心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所預期要達到的教學結果,作為課堂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教學目標,它的和諧性成為和諧課堂的首要關注。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內容時一要考慮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二要考慮學生年齡特征、認知結構及接受能力,而且要具備準確性、具體性、可操作性、可測性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和諧課堂的教學應合規律性、目的性、規范性
1.教學情景創設新異,課堂導入自然巧妙
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心打造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導入時精心創設情境,組織生動優美的教學語言,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導入還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
2.教學過程設計合理,清晰、完整且具有層次感
和諧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教學活動多樣、靈活,密度適當,切換自然
和諧課堂強調以“活動促發展”,主張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因為惟有“活起來”、“動起來”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有可能產生“經驗”與“頓悟”。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挖掘課堂中的興趣點,精心設計各種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
(三)教學成果要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參與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認知過程,學習的本身就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其中的情感因素對智力因素起著積極的維持、調節的作用。核心課堂中學生要有興趣、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教學的各個活動中,主動積極地質疑解難并及時有效地進行匯報和反饋信息。
三、構建和諧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改革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認為這是撬動整個課程改革的“杠桿”。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指出:“除非對學生在不同領域以不同認知過程學習的狀況進行準確的評估,再好的課程改革也沒有多大用處。”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實施和諧的多元評價體系,找到了有效的評價策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課堂教學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