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沒有宣傳部門對新聞報道進行指導,但民間機構卻在承擔著甄別有問題的報道、改善報道質量和提高媒體素質的任務。在健康報道上發揮這方面使命的,是一個名為健康報道評論(HealthNewsReview.org)的網站。
網站的創辦人是老資格的健康記者、CNN的前任健康新聞部門負責人蓋里#8226;施維策,在從事了30多年健康新聞報道后,施維策一邊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擔任新聞學教授,一邊創辦了評點健康報道評論網站。他提出,要讓健康新聞也具有科研論文那樣的同行評議。
健康報道評論匯集了28名健康新聞評閱人,由兩名得乳腺癌康復的患者代表、19名醫師和健康科研工作者以及7名資深記者組成。該網站所有資助都來自波士頓的一家名為“知情的醫療決策”基金會(Informed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Foundation)。
6年來,健康報道評論共點評了美國主流媒體的1600多條健康新聞。他們使用的標準包括,對于一種新藥或健康領域新的科研進展,媒體報道是否提及總共的花銷,收益出現的頻率?有何副作用?證據有多強?是否夸大?是否有替代方法?如果媒體報道中涉及了這些內容,就會被點評為一篇好的作品。
所有被點評作品都會實名實姓地出現在健康報道評論網站上。隨著網站在業內影響力的日增,施維策開玩笑說,一家美國主流媒體的總編告訴他,開始把給記者發年終獎與其在健康報道評論網站的作者點評聯系在一起,另一家美國主流媒體的發行經理則表示,健康報道評論的結果,會直接影響該媒體在注重健康的讀者中的訂閱量。
“雖然限于每日緊張的采編流程,要求日報的報道全部達到我們點評的標準有難度,但這無疑為一線記者樹立了努力的方向?!笔┚S策說。
無獨有偶,美國的科學新聞界也有這樣對媒體報道進行“體檢”的,那就是筆者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的Knight科學新聞獎勵項目開辦的Knight科學新聞掃描(http://ksjtracker.mit.edu/)。
與健康報道評論一樣,科學新聞掃描也同樣提倡科學新聞的同行評議??茖W新聞的報道對象為科學,而同行評議是科學上最基本的規矩。所以一批資深的科學新聞工作者就承擔起了這個同行評議的任務。例如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發了一篇署名為16位科學家的評論,認為氣候變化子虛烏有,而且在科學界,不認同氣候變化的青年科學家會受到壓制。
對于這篇明顯違反科學界主流看法的評論, Knight科學新聞掃描立刻進行了評論,它首先指出,16位作者中只有5人是從事與氣候變化研究直接相關的科學家,而另外的作者還包括航天工程師等缺乏專業背景的人,其中有兩人曾經擔任石油公司的科技顧問,而就是同一媒體,不久前拒絕了由上百位美國科學院院士聯合撰寫的呼吁決策者和大眾重視氣候變化緊迫性的評論。評論還指出,在《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中,作者們引述的最近幾年全球平均氣溫沒有增長可能是真的,但從統計學上這并不能推導出全球變暖不會發生的結論。
這樣的一篇評論,并不是進行科學的論戰,但對于并不熟悉該領域的記者撰寫文章,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