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塑身衣的歷史來看,女性為了“美”真的很能“吃苦”。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竟首創(chuàng)了金屬塑身衣。
國際婦女節(jié)起源于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為爭取“男女平等”進行的游行集會,旨在擺脫對女性的束縛。其實,有些束縛是女性自愿加上去的,比如塑身衣。從塑身衣的歷史來看,女性為了“美”真的很能“吃苦”。
“恐怖”的古典塑身衣
相傳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臘半島東南的克利達島就有了塑身衣的雛形。那時島上女子用一層層鮮艷的布料束緊腰肢。根據(jù)空氣球的原理,中間加壓,空氣就向兩邊跑,束緊腰部,使得胸部、臀部更豐滿,得到優(yōu)美的線條。
如果這還只是傳說,那么古希臘崇拜的持蛇女神雕像就是活生生的塑身樣板。這些公元前1600年的雕像穿著緊身上衣與長裙,腰肢纖細,極度夸張的三圍比例似乎還體現(xiàn)著早期文明的生殖崇拜。
到了公元3世紀,古希臘上流社會的女祭司和宮廷女子開始穿著“原始版”塑身衣。它采用近似現(xiàn)代的立體剪裁方法,并在腰部用金屬腰夾塑腰,是目前可以考證最早的塑身衣。
不過,人類歷史的前進從來就不是直線的,進入漫長的中世紀后,由于宗教的保守統(tǒng)治,女性身體成為禁忌。直到文藝復(fù)興時期,女性曲線美才重新被重視起來。只是這樣的“重視”似乎有點極端,以至出現(xiàn)了金屬塑身衣。
這種金屬塑身衣是由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首創(chuàng)的。它由金屬鑄成四片網(wǎng)格框架,接縫處用合頁、扣鉤固定。這種樣式,總難免讓人想起活熊取膽時穿的“鐵馬甲”。不過它的效果確實驚人,穿著它,原本身材矮胖的卡特琳王后擁有了40厘米的腰圍,也有了與國王美貌情人一較短長的自信。
金屬塑身衣畢竟太沉了,到了16世紀末,木頭、藤條、鋼絲、鯨骨開始成為塑身衣的原料。其中鯨骨由于堅硬且可以彎曲改變曲線最受歡迎。那時有這樣一個說法:英國海岸發(fā)現(xiàn)的任何鯨魚頭都歸國王所有;而鯨魚骨則屬于王后。那一時期,鯨魚的悲慘程度可與現(xiàn)在的鯊魚“媲美”了。
現(xiàn)代塑身衣:讓脂肪完美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大概算是塑身衣發(fā)展的分水嶺。戰(zhàn)后,女權(quán)運動風起云涌,婦女們要求與男子平等的工作機會。那種需要幾小時才能穿上的傳統(tǒng)塑身衣顯然無法適應(yīng)這種要求,逐漸受到冷落。
隨后,尼龍的發(fā)明起到顛覆性的作用,它比較堅硬、輕身,承托力好,無需系帶固定,使得塑身衣與普通內(nèi)衣徹底分家了。從此,塑身衣進入了新時代。
這100年來,審美觀屢屢變化,每次變化,塑身衣都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上世紀20年代流行“平板型”的身材,女性都喜歡以布帶緊箍自己的身體,以營造出“平坦如板”的身型。而70年代流行“去除女性特征,一切朝男性看齊”。那時候,別說塑身衣,普通內(nèi)衣也受到排斥。
不過近幾十年來,女性重新熱衷于曲線美,塑身衣也以新形式出現(xiàn)。現(xiàn)在的塑身衣商家提出“通過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加壓、放壓,有效地引導(dǎo)脂肪生長方向”的理論。在先進塑身衣上,有記憶功能的軟骨條取代了鯨魚骨,掌握及控制脂肪移位,達到脂肪定位,最終實現(xiàn)雕塑曲線的目的。
這樣的塑身衣,采用萊卡或者被稱為“第二皮膚”的微纖維面料,觸感很好。再加上身體壓力有所緩和,穿著起來比傳統(tǒng)型塑身衣舒服不少,但是依然能感到明顯的束縛感。
我們都是“方形西瓜”?
其實不管是什么時代的塑身衣,原理都只有一個:讓脂肪在身體不該存在的地方?jīng)]有空間生長。從這點看,它與“方形西瓜”其實是異曲同工的。
這種目前還只存在于展會的西瓜,其實就是普通西瓜在生長過程中被人為地限制了生長空間,強行按照人們所預(yù)期的形狀生長而成的。瓜農(nóng)把小西瓜放入正方形盒子里,當它不斷長大,體型就被盒子限制住,只能按照正方形生長。
人們覺得方形西瓜有趣,西瓜就被放入盒子里;主流審美觀認為沙漏型身材完美,女人就套上塑身衣。這聽起來有點可悲。
你可以質(zhì)疑這樣的審美觀“變態(tài)”,但是現(xiàn)代科技證實了男人確實是這樣的。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xué)的迪克森(Dixson)教授通過眼動儀記錄男性對女性的反應(yīng),得出的結(jié)論是:跨越種族和歷史,男人最鐘愛的永遠是那些腰臀比為0.7的女性。教授解釋說,這種身材,會給男人發(fā)送生物信號,讓他們覺得這樣的女性最有可能孕育健康的后代。
這樣的結(jié)論似乎給了女性穿塑身衣的理由。文章開頭的話也許有失公允:女性穿上塑身衣未必真的那么“自愿”,也許只是對外界看法的妥協(xié)。
穿塑身衣要能忍受束縛感
穿著“鐵馬甲”的宮廷貴婦要面對肋骨畸形的威脅,還有可能因為子宮、卵巢受到壓迫而造成不孕癥。如此看來,金屬塑身衣的倡導(dǎo)者卡特琳王后能生下王位繼承人簡直可算是醫(yī)學(xué)奇跡了。
鯨骨塑身衣時代的情況稍好些,但是呼吸不暢、缺氧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那時最常見的一幕就是貴族女子緊拉住床柱,屏住呼吸,讓女仆將塑身衣后的袋子越系越緊,其間痛苦可想而知。名媛淑女們在宴會時還會穿小一號的塑身衣,以至暫時性昏厥成了家常便飯。按照當時的看法,這樣更能顯示女性柔美。
這樣比較起來,現(xiàn)在的塑身衣確實好多了。雖然它會使人體基礎(chǔ)代謝減慢,長時間穿會導(dǎo)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手腳發(fā)麻,但是并非不可避免。前提是你選擇高品質(zhì)塑身衣、挑準了尺碼、不是敏感性皮膚、沒有心臟病或哮喘病、18歲以上,外加每天穿著不超過8小時,那么你還是有希望通過塑身衣瞬間“改變”身材的。注意:并不是真的改變,只是把脂肪控制住。
當然,有一點至關(guān)重要,你要能忍受塑身衣對身體的束縛感,以及看到美食卻硬是吃不下的懊惱。就像格律詩被比喻為“戴著鐵鏈跳舞”,但是詩人還是能在束縛下寫出好詩;也有人能穿著塑身衣曲線玲瓏的同時活動如常,關(guān)鍵是你做好了被束縛的準備。
本文記者新浪微博:@bk秦勉tina
郵箱:alessandrotin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