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市綠園區成立于1995年,前身為長春市郊區,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西部。綠園區從成立時間來看,算是個“新兵”。但是說起做科普的勁頭來,綠園卻是個扎扎實實的“行家里手”。
“我們的轄區內駐扎著省武警總隊第二支隊,在平時與他們的接觸中發現,官兵對科普其實也有著很強需求。”綠園區科協主席李剛告訴記者,同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也有開展科普擁軍的要求。借著這個契機,綠園區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普進軍營”活動,比如在部隊成立科普大學分校;開展“專家軍營行”活動;定期為部隊捐贈科普圖書;組織“軍營科普大講堂”等。
綠園科協在與官兵的接觸中發現他們面臨很多壓力,比如來自于工作、家庭、社會和發展等方面的。一些官兵由于長期離家,思鄉之情越來越重,有時會出現失眠、精神不振等情況。發現這個問題后,綠園科協請來了長春市心理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的專家,為官兵進行了題為“關注武警健康,呵護武警心靈”的科普講座,并輔導官兵如何進行心理調節。心理衛生中心的專家還特意教授官兵們一套放松解壓的身體伸展操。一位姓李的小戰士一邊做一邊嘟囔著“真舒服啊,要是躺著做肯定能睡著了。”李剛告訴記者,這次活動結束后,二支隊的黃干事還特地打來電話,問“什么時候還去?我們都盼著呢。”
同時,綠園科協還在二支隊成立了科普大學分校,請來省大專院校教師教給官兵健康、農機等方面的知識。李剛說,我們發現農機知識對官兵很有用,因為一些官兵復員回家后可能會從事種植或養殖工作,而在部隊這些知識又是學不到的。所以開辦這些學習班,對官兵未來的發展、就業是比較實用的。而平時的溝通中,李剛也發現官兵很喜歡這種培訓。一位戰士說:“從小就出來當兵,家里的地也沒怎么操心過,現在學點農業知識,以后回家肯定用得上。”
另外,科普大學分校還給官兵準備了和長春市醫學會聯合編輯的《健康科學》系列科普叢書。綠園不但在科普擁軍方面成績斐然,其他領域的科普工作照樣做得扎扎實實。在“科教進社區”的活動中,綠園實施了“紅書兜”計劃。500個“紅書兜”內裝有各類科普宣傳手冊、書籍等,由科普志愿者服務隊送進社區、進入家庭。其中,“紅書兜科普行動”入選中國科協科普部組織實施的“2010年百縣百項科普示范特色建設專項”A類項目。2008年,綠園還成立了25所社區科普大學,開設了醫療保健、繪畫書法、子女教育、手工制作等科普課程,截止到2011年底共培訓1158人次。
對于綠園未來的科普發展,李剛認為要在繼續做好已有項目的基礎上,開展新的科普規劃。在探索科普示范區建設的長效機制上、建立科普投入的社會化機制上繼續深入研究。
2003年,綠園區通過國家第一批科普示范區檢查驗收,2008年通過復檢。2011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11~2015年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長春市綠園區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是長春市重要的機械制造配套、農副產品加工和城市蔬菜副食品供應基地。幅員面積216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轄4個開發區、3個鎮和7個街道辦事處,24個行政村、51個居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