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流言,“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下,有一座超級火山。它一旦噴發,可導致8.7萬人瞬間死亡,足以毀掉美國大部分地區,甚至改變全世界。在210萬年前,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第一次噴發時,比美國西北部的圣海倫火山噴發強2.5萬倍。按照“每隔80萬年左右噴發一次”的規律,人們推測其下一次噴發已臨近。
事實上,有關美國黃石公園“超級火山”將會爆發的傳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今年年初,英國《每日郵報》就曾報道稱,“超級火山”很可能已進入了活躍期。英國科學家甚至用計算機進行了模擬,一旦“超級火山”爆發,超級火山周圍1000平方公里之內,90%的人將無法幸免于難。爆發產生的火山灰,也會使地球的年平均氣溫下降10℃,因此帶來的寒冷將持續6~10年。
之后,各國媒體都紛紛轉載。對此,國內的科學傳播團體“科學松鼠會”還曾專門撰文,認為“超級火山即將爆發”的報道是媒體的炒作;文章斷章取義地引入了對“爆發說”有利的證據,最后才告訴公眾,目前證據并不能說明黃石公園的火山即將爆發。但是,隨著一次次轉載,最后的說明被刪節了。
2007年,著名的學術期刊《科學》發文稱,從2004年到2006年之間,黃石公園火山噴口上方的地面以每年約7厘米的速度隆起;2010年12月,《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進一步指出,從2007年到2009年,該地區地面的隆起速度減小了,最多不超過每年2厘米。雖然造成隆起的因素發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起火山爆發,但這兩篇論文都沒有就該火山的爆發做出預測。
但實際上,在過去1.5萬年中,黃石公園下面的巖漿房可能一直處于“膨脹—收縮”的循環之中。這導致地面有過多次的起起落落;而在此期間,火山并沒爆發。比如,在1976年~1984年,該火山噴口曾持續上升了大約18厘米,但隨后的10年又下沉了大約14厘米。
時隔了大半年,“超級火山即將噴發”的消息又一次不脛而走。“這一次所說的‘超級火山爆發’也只是媒體的傳言,公眾根本沒有擔心和害怕的必要。從科學家們對火山一直的監測來看,在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它會噴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活動火山研究室主任許建東說。
與地震類似,火山爆發的級別一樣有大有小;報道中所述的,只是一種最極端的情況。黃石公園的火山之所以與“超級噴發”連在一起,是因為這里被認為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黃石公園地處美國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間的熔巖高原上,它令人驚嘆的地質奇觀,就在于其誕生于近兩百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
許建東介紹說,其實,在黃石公園的地層之下,巖漿一直就在活動,處于活躍狀態。由于在漫長的年代里,該火山一直沒有爆發,所以積蓄了大量的能量。但同時,要讓這些能量最終釋放出來,一樣需要巨大的動力,這些動力的累積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
“火山處于活躍狀態,并不意味著它就即將爆發。我們衡量一座火山是否在活躍中,是看它巖層之下有沒有巖漿在活動。一些表面看上去并沒有噴發的火山,它們之下的巖漿也可能正在活動。”許建東說。
如果一座火山的噴發,可以被人們在不借助任何儀器的前提之下感知到,那么,它已經是處于噴發前的臨界狀態了。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通過精密的儀器,對火山進行監測。這使得科學家可以在人們直觀地感知到一座火山將會噴發之前,就提前獲知了它的爆發跡象,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警,比如,讓生活在附近的人們搬離、疏散,等等。
“黃石公園的火山也是如此,假設它要噴發,最先獲知的是科研人員。但從目前監測來看,并沒有捕捉到它將要噴發的證據。”許建東說。
生食更健康?
生魚片、生蔬菜沙拉等生食越來越流行了,不少人認為生食更健康。
其實,生肉類和海鮮生產、儲藏、加工及運輸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常見細菌污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 O157:H7型大腸桿菌,生蠔中的創傷弧菌等。冷凍、辣醬、芥末、煙熏、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
蔬菜的烹調加熱的確會造成一些營養素損失,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但是,這些損失可以通過增加食用量來彌補,通常烹飪能讓人比生食吃下更多的蔬菜。同時,適當的烹調也可以增強我們對一些營養物質的吸收。有研究將番茄在88℃溫度下煮30分鐘后測定發現,有一種番茄紅素——順式番茄紅素的含量增加了35%,原因主要是因為適當的加熱能破壞植物細胞壁,加速番茄紅素溶出,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
不僅是番茄,胡蘿卜、菠菜、蘑菇、蘆筍、卷心菜、辣椒等等很多蔬菜經恰當烹調后都會產生更多的抗氧化物質。而水煮和蒸這兩種烹調方法比油炸能更好地保存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質——類胡蘿卜素。
(本文來源: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