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因心房肌異常活動而引起的持續性快速心律失常。此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據統計,我國30歲以上的人患此病的幾率約為0.77%,60歲以上的人患此病的幾率約為1%。房顫患者易發生腦卒中。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重癥中心顧問專家朱俊教授指出:“房顫患者的心臟會快速且無規律地跳動,其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出,從而會瘀滯在心房中,產生血栓。這些血栓在脫落后,會隨著血液流向人的腦部,堵塞腦部血管,最終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一直以來,很多人只知道高血壓可導致腦卒中,卻不知道房顫也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實際上,每5個腦卒中患者中就有1個是因房顫而誘發此病的。由于發病隱匿,我國房顫的診斷率偏低。我國此病患者從出現首發癥狀到病情被確診的平均時間為2.6年。”臨床實踐證實,房顫患者若不能及早發現并治療此病,在發生腦卒中后其死亡率和殘疾率都非常高。胡教授指出,與普通人相比,房顫患者患腦卒中的幾率更高,在患病后發生腦梗死的面積更大,神經功能受損更嚴重,殘疾率和死亡率更高,病情康復的幾率更低。房顫患者大都有心慌(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的癥狀,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現頭暈眼花、胸部不適、氣短、易疲勞、一過性眼前發黑的癥狀,在活動后這些癥狀可明顯加重。人們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自己的身體,在出現上述房顫癥狀時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就可早期確診此病。
胡教授指出,房顫是引發腦卒中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進行抗凝治療是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手段。房顫患者的病情一經確診,就應進行心室率控制和復律治療,并應積極進行抗凝治療。有多個腦卒中高危因素的老年房顫患者,更應將抗凝療法作為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措施。然而,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房顫患者中,僅有2%的人進行了抗凝治療。在發生急性腦卒中的房顫患者中,僅有5%的人在發病前進行過抗凝治療。而在歐美國家的此病患者中,有2/3的人正在使用抗凝藥物。
華法林是治療房顫、預防房顫性腦卒中的傳統抗凝藥。它的療效確切,但具有較大的缺陷。房顫患者不易掌握此藥的用量,在服用此藥期間可發生出血性不良反應,需要定期進行INR(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率)監測。即便這樣,華法林在治療房顫方面仍長期占據著無法被超越的地位,臨床上始終沒有第二種抗凝藥物可以替代華法林治療此病。最近,利伐沙班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給房顫患者帶來了喜訊。
利伐沙班是一種新型的抗凝藥物,它能競爭性抑制凝血酶原Xa因子,降低凝血酶原的活性,因此具有較強的抗凝血作用,可有效防治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性疾病。利伐沙班非常適合老年房顫患者使用,尤其適合有腦卒中高危因素(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等)的老年房顫患者使用,其用法為:每日服1次,每次在進餐時服10毫克,連續用藥5~10周為1個療程。臨床觀察表明,利伐沙班的療效可與華法林媲美,其副作用與華法林相似。與華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在減少顱內出血危險方面更具優勢,并具有用法簡單、在用藥期間無需進行凝血指標監測等優點,因此可代替華法林作為治療房顫、預防房顫性腦卒中的首選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長期服用利伐沙班時,有3.3%的幾率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并可能會出現轉氨酶升高和肌酐清除率下降等不良反應。因此,患有中度貧血及肝腎功能受損者應慎用利伐沙班或減量服用此藥(每日服15毫克)。18歲以下者、孕產婦及哺乳女性應禁用此藥。
在治療房顫方面,下面這幾位專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①馬長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出診時間為:周一上午、周三上午。②江洪:湖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出診時間為:周三下午。③劉旭: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出診時間為:周二上午、周五上午。④朱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重癥中心顧問、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出診時間為:周二、周五上午。⑤胡大一: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心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出診時間為:周三上午(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