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筆者對我國宏觀經濟進行了密切跟蹤觀察。2011年我國GDP季度顯示連續下行,“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GDP增長下調至7.5%,均顯示宏觀經濟調整跡象比較明顯。
從代表制造業指數的PMI來看,跌破50關鍵點。50通常被業界認為是PMI指數的“分水嶺”,PMI指數高于50,說明制造業整體運行情況良好;PMI指數低于50,則表明制造業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更令人擔憂的是,制造業生產活動的放緩已經開始影響就業市場,就業指數創下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3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初值的下降與近期工業生產超預期減速傳遞了同樣的信號。
從代表中國經濟重要組成的國有企業來看,經營形勢開始走弱。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看,今年頭兩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其中中央管理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8%,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0%。這是自2009年頭兩個月出現利潤負增長之后,三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國企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在政策紅利與政策刺激背景下,其電力、鋼鐵等行業出現總體性經營不佳,也反映出經濟結構發展中的矛盾較為突出,因此從國有企業增速開始下滑的角度來看,宏觀經濟出現下行態勢較為明顯。
根據統計,有231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占已發年報上市公司比例為29.35%。在231家業績下滑的公司中有84家公司凈利潤下降在50%以上,其中,凈利潤下降超過100%的有33家,有8家公司凈利潤下降超過1000%。雖然不少公司年報仍在公布之中,但同比往年凈利潤增長30%的增幅,已經出現明顯下降的信號,因此代表中國優質企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放緩或下調,也顯示宏觀經濟下行態勢不容樂觀。
從區域來看,經濟活躍區域經濟下行較為確定。我們以經濟活躍的廣東省來看,據新華社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廣東經濟增長“三駕馬車”全面減速,宏觀經濟運行面臨200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下行態勢。
總體上,從國有企業近期業績下降明顯、上市公司業績增幅同比回落可能較大、PMI指數的大幅度回落、匯率的變化等多因素來看,宏觀經濟面臨下行的概率日益增加,因此在宏觀經濟變數較為明顯的格局下,投資領域的策略需要采取謹慎策略為主,密切關注經濟領域中的指標變化將是把握市場主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