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連鎖模式,姐弟倆把土豆粉變成了金餑餑。
10年前,姐弟倆土豆粉還蜷縮在鄭州市花園路花園商廈后面的小巷里。現在,在全國擁有700多家直營和加盟店,輻射包括河南、河北,新疆、內蒙古、山西、陜西、吉林等北方市場。
姐弟倆下一步目標是進行產品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開拓南方市場。
800家到700家的減法工程
將西北地域的風味小吃——土豆粉引進河南,宋保民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將這種小吃做成專賣,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餐飲連鎖模式的企業,他是第一人。
憑借著獨到的制作手法和創新的湯料,“姐弟倆土豆粉贏得了眾多女性顧客的喜愛”。每到午餐或晚餐時間,店里面總是人滿為患。
一個從上海回來的河南人從中看到了商機,他找到宋保民的時候,宋正在后廚和面,身上、臉上全是面粉,看著眼前西裝革履的客人,宋擔心地問道,“我們這是個辛苦活兒,你能干得了嗎?”
加盟商點點頭,他看中的是姐弟倆的特色和質量,以及市場和發展的前景。
他成為姐弟倆的第一個加盟商。
之后,第2家,第3家……到2008年,姐弟倆的加盟店已經達到800多家。
對于許多創業的人來說,這是巨大的成功,宋卻看到了重重的危機。“2008年,我發現,我們的管理難度非常大。加盟商們素質不齊,很多人開店主要是以營利為目的,質量上偷工減料,更不會去維護品牌。公司的思想和理念,他們是不贊成的。”
這對宋來說是第一個危機。第二個危機在于,當時很多人看到姐弟倆做得如魚得水,也想來分這個行業的“蛋糕”,“大致有不同品牌60多家做土豆粉的企業出現在市場上,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模式,從數量效型到質量效型進行轉變,不然品牌可能會在這個市場逐漸消失。”
2009年3月15日,姐弟倆調整方案正式執行,他將800多家店“殺掉”一批,“首先對鄭州市的16家店進行整治,鄭州親戚朋友的店很多,心里真是有一番較量,因為一個店的違約和質量不合格就要進行嚴格的處理和罰款。”
回顧當初的“斷腕”之舉,宋說他當時也覺得是個冒險。“那次我二哥的店被處罰違約金92700元,晚上不把錢交齊就不能開業。”
之后,宋保民用同樣的方法“治理”其他的加盟商。
治理之后,他發現這對于姐弟倆和加盟商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正確的轉型。
整頓產品質量后,姐弟倆還進行店面升級,通過店面裝修、產品升級、服務多元化提升整體形象。
通過這次轉型,宋保民越來越明白,連鎖模式必須進行思想統一,原材料統一,形象統一,管理上更要有嚴格的量化標準,這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維護了品牌和加盟商的利益。
產業鏈上做文章
姐弟倆連鎖店的模式已經穩固,他想要橫向發展產業,在產業鏈上做足文章,通過連鎖的渠道分銷產品。
上游有機種植的產品,包裝后,送往全國各大超市新鮮蔬菜的貨架。
在寧夏,姐弟倆有一個原料基地廠,是進行土豆產品研發的,另外還有1萬畝的土地開發基地。
在宋保民的規劃里,姐弟倆會把在當地研發的品種引進來,有機農業只是宋保民做深產業鏈上的一環。他還在加大其他配料的深加工力度。
此外,還要成立自己的姐弟倆物流公司,擺脫以前靠外圍的物流公司配菜送貨的路子。同時,也要成立姐弟倆酒店,產業延伸到服務業。
姐弟倆的身份將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