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全國“兩會”,每個車企議案、提案背后都體現了企業下一步重點發展方向。
中國汽車行業通過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商用車企,通過十幾年在傳統渠道內的短兵相接,已經開始尋找新的領域擴展自己的贏利點。
從產業轉型與重型汽車系統換代升級,到對老年人、殘疾人出行的考慮,發展無障礙交通設施,滿足特定人群的出行需求。加上到今年最熱的校車安全,國內商用車企老板們的議案、提案較為集中地顯現了車企當前面臨的問題,寄望政府參與其中,引導市場。
3月26日,宇通捐贈了20輛校車,這讓宇通在央視做了15分鐘的免費廣告。
今年“兩會”,湯玉祥第二次帶著校車安全的議案諫言人大。去年,校車事故頻發,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在全國占據客車市場27%份額的宇通,自然要領頭對校車進行開發創新。同時從湯玉祥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校車將成為宇通日后在中大型市場上的又一重要發展點。
除了對校車安全這種熱點問題的關注外,中國汽車企業轉型路徑也一直是每年議案的重點。
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還剛剛起步,但目前中國車企海外發展也不是沒有機遇,重要的是充分認識國際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這需要企業、政府和協會組織的共同推進,改變以往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低質低價”的不良形象。
想改變這樣的格局,很多文件內容都需要進一步調整。
2011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實施以來,起到了效果,但隨著行業的發展,應繼續明確和細化。
很多車企需要的是更多的政府的政策性傾斜。可以看出,車企的“兩會”議案、提案已經從早前的對整個行業“要政策”的階段,步入到對行業更細化的政策需求,同時也能看出國內車企進軍國際之心仍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