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大多講“文藝”,不言“才情”;現在的年輕人,被社會“綁架”,多關注發展,罔顧內心。
伴隨著傳統的遠去,人們以各種形式懷舊,正因為害怕離開得太久,才漸漸地開始追尋那些遺失的美好。5月25日,《名作欣賞》在南開大學舉行了津門校園文化節。
這是一本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刊物,封面左上角的印章紋理古典且厚重,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正如它一直以來所傳達的理念:經典、大氣。在這樣一個文化浮躁的時代,《名作欣賞》多年的堅持,是對古今中外經典文化的守護與傳承。
《名作欣賞》與高校聯合舉辦校園文化節,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以及天津財經大學四所高校六個院系的同學參與其中。在為期半年的經典作品賞析征文中,共收到學生投稿近二百篇,最終六十篇獲獎作品脫穎而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更多學生喜歡閱讀、學習經典,以此提升更多人的個人素養,并最終實現經典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名作欣賞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趙學文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道出了舉辦校園文化節的初衷。
在《名作欣賞》津門校園文化節閉幕式的舞臺上,學子們將古今中外廣為傳頌的經典名篇、詩詞、樂曲,通過再現、改編等各種方式演繹出來。聽著《將進酒》不能不激情滿懷,即便是耳熟能詳的黃梅戲串燒,一樣讓思緒不能自已;而運用反串將《梁祝》與《羅密歐與朱麗葉》混搭的《穿越時空的愛戀》則讓人忍俊不禁,經典原來可以這樣……
談及名作,有多少人只知紅樓、水滸、西游、三國而不知其他;談及名人,有多少人只識影星、歌星而不知肖邦、列夫·托爾斯泰。我們不禁心生感慨:經典遠去、閱讀不在。社會可怕,莫過于知識的貧窮與斷層。
在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立新看來,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期,這一代學生身上承擔著特殊的使命。而任何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都必須具有歷史的傳承性,經典作品就是傳承文明最好的載體。“《名作欣賞》走進高校,對于鼓勵學生熱愛名著、熱愛經典,并把經典中的思想智慧與自己的人生結合起來,進而培養年輕人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王立新說。
《喚醒沉睡的美麗》是這次天津財經大學征文中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作者是中文系大二學生梁國盛。對于經典的閱讀他有著自己的看法,認為“在不同時期對于經典作品的認識與感悟不同”。當記者問到學校中品味經典閱讀的氛圍時,小梁回答:“不夠濃厚的閱讀氛圍最主要原因是宣傳不到位”,“我之前并不知道《名作欣賞》,通過這次活動才有所了解”。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希望學校更多地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更多地讓大家體味到閱讀經典的美與快樂。
其實,正如名作欣賞雜志社副總編、理事會秘書長王振華所言,《名作欣賞》聯手高校將實現雙贏。高校師生通過與雜志近距離接觸,更有針對性地在雜志上發表文章,科研水平也隨之提升;而雜志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稿件質量相應提高。最為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刊校合作加深了對經典閱讀的推廣。
“經典浸潤人生,雅言傳承文明”,用名作欣賞雜志社常務副總編續小強的話說,文學引導的力量還是要從作品中感受。以“詩意情懷、理性精神、人文視野”為理念的《名作欣賞》,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廣經典閱讀,并立志成為堅守新時期社會文化的堅實堡壘。
(原載《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