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暑假去鄉下的姑姑家,在姑姑家的菜園里,我發現了一個不小的“西瓜”。沒經過姑姑批準便把它揪了下來,切開一看里面卻是白的。姑姑知道后,哭笑不得,因為那是快成熟的冬瓜。西瓜和冬瓜外表很像,可是,如果錯將冬瓜當成西瓜,那結果一定是讓人失望的。把這件事與教學相聯系,我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存在把冬瓜當成西瓜培養的現象。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地理位置偏遠,生源基礎較差。一大部分學生因為感到高考無望,而放棄了學習。如何引領不同類型的學生成才,打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道理很簡單,讓冬瓜成為冬瓜,讓西瓜成為西瓜,如此而已。
有一天,我聽了一節班會課。班會無論從創意上、節目的精彩程度上,還是從節目之間的過渡上,都讓我詫異。而最令我驚奇的是這個班我熟悉的一位女學生,這名學生上課聽講認真,可就是成績不好。她給我的印象是少言寡語,沒有特別之處,可這次班會讓我對她刮目相看。她在班會上表演了制作許愿沙的節目。她一邊不慌不忙地制作著許愿沙,一邊給觀眾進行講解。每完成一段工序,她都很自信地展示給在座的觀眾看。她還叫了其他幾名同學和她一起合作,足見她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當一瓶許愿沙做好后,她又動情地說了一段極具感染力的話,聽者無不感動得流淚。
我也曾經教過一名這樣的學生,他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的后幾名。有一次上課,我發現他沒有聽課,而是埋頭在一個厚厚的本子上認真地寫著什么。課后,我來到他桌前,沒想到他卻主動給我看了他寫的東西。“老師,給你看看,這是我寫的自傳?!眲偪戳藥仔校殖榱嘶厝ィ袄蠋?,現在別看了,等我以后成了名人,你再看?!甭犃酥?,我微笑著對他說:“行,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這名學生還有舞蹈特長。在一次班級元旦晚會上,他跳了一支獨舞。在舞臺上,他是那樣自信!記得不久后的一天,在放學的路上,他看見我便問:“老師,您看了我的演出嗎?我又新編了幾個動作,找機會給您展示一下,好嗎?”我說:“好啊,求之不得呢!”我想,只要擁有自信,快樂對待生活,這位學生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杰伊先生在送給他學生的一本書上曾寫下了這樣的贈言:珍視你的潛能,閃耀你的光彩,你永遠比現在更出色!
是??!西瓜有它的香甜,冬瓜也有它的爽口,雖然它們外表很像,但質地卻大不相同,帶給人們的口感也各有千秋。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只有摸清他們的質地,才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社會培養出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