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寫的成敗是寫好記敘文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那些死板的描寫,只能給讀者帶來枯燥、無味的感覺。如何把記敘文中的人物寫“活”,使其能在讀者面前站起來,是擺在學(xué)生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寫好人物的外貌
人物外貌的描寫著重在眼睛的刻畫上,“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龍睛點得好,畫中的龍才會生動、傳神。可見,把眼睛寫“活”,是寫好人物的關(guān)鍵。
1.由形入神來寫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以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初中語文課本《挖薺菜》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是怕看見她那雙被貧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而哀愁的眼睛,那雙眼睛會因為我丟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張潔的寥寥幾筆,表面上是寫媽媽的眼睛,實質(zhì)上是寫“我”內(nèi)心的悲苦、恐懼和孤獨。這樣由形入神的描寫,不僅使學(xué)生看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充分揭露了文章的主題。
2.寫“活”眼睛,要用人物來陪襯
人不是孤立地生活著,需要與外界人物交流思想、傳遞語言。阿·托爾斯泰說:“主人公的肖像應(yīng)該從運動的本身,通過斗爭、通過沖突、通過行為顯現(xiàn)出來。”在王愿堅的小說《七根火柴》中,無名戰(zhàn)士沒有發(fā)現(xiàn)走過來的戰(zhàn)友之前,他的眼睛努力地閉著,聽見盧進(jìn)勇的腳步聲,無名戰(zhàn)士才吃力地張開了眼睛。當(dāng)盧進(jìn)勇把青稞面遞到他嘴邊時,他抬起了失神的眼睛。當(dāng)他把火柴全部交給了盧進(jìn)勇時,他睜開了眼睛,且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對無名戰(zhàn)士在不同場合、不同語言、不同動作時眼睛的描繪,我們可以看到無名戰(zhàn)士的高大形象,就像浮雕一樣,巍然屹立在我們心中。
3.通過對比來寫
魯迅在小說《孔乙己》中,對斷腿前和斷腿后的孔乙己的眼睛進(jìn)行了描繪。斷腿前,旁人故意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斷腿后,掌柜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爭辯,他的眼色很像在懇求掌柜,不要再提這件事。孔乙己的變化反映在他的眼角和眼光上,說明了封建科舉制度正一步步地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淵。這樣寫,突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
記敘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畫,不光靠外貌描寫,也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文章選擇了兩個典型的人物——菲利普夫婦,他對待親兄弟于勒去美洲前后語言和行動的變化,真實地表現(xiàn)了菲利普夫婦重財輕義的丑惡靈魂。因此,抓住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言和行動來寫,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見,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就要選擇具有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來寫,如果不能抓住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言,就會使人物缺乏個性,寫出來的人物呆若木雞,毫無生氣。
三、寫好人物的心理活動
要把人物寫好,還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鄭振鐸的《貓》中,主人公“我”寫到第三只貓死時,“‘我’心里十分難受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是刺我良心的針。”。通過這段心理活動的描寫,更加突出了“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有力地說明了全文的中心。可見,細(xì)膩、深刻的心理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還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五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