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精心準備、學生的反復排練、教學內容的大量灌輸、課堂進程的環環相扣,每一個細節都精確到點、每一個節奏都掐算到秒,這已經成為公開課必備的內容。可是,在這種“熱鬧、高效”的公開課背后,學生究竟能學到什么呢?筆者歸納、整理了自身的經驗,得到了一些啟示。
一、公開課的內容應以教學目標為導向
在公開課的教學中,為了讓課堂呈現出“熱烈”的景象,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往往會偏離教學目標。因而,盡管學生表現得積極、主動,但是由于活動的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師無法全面、深入地剖析課文中涵蓋的知識點,學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識,也不能有效地訓練和提高語言能力,如此,再好的課堂形式也是枉然。在英語教學中,任何教學形式的設定都應以提高學生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為目標。因此,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具有導向、調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規范著課堂教學的開展。能否符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學目標就如同課堂教學中的指南針,為教師的課堂設計引領了方向。
二、課堂導入環節應避免華而不實、牽強低效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導入的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如果教師導入得當,就能巧妙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形成積極的互動,這是課程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保證。筆者在上課時,就喜歡采用游戲導入的方式,覺得只有趣味的游戲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是由于對時間的掌控不夠,游戲結束后學生仍意猶未盡,不愿停下來,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情緒;可是游戲時間長了卻喧賓奪主,無法突出課程的正題。所以,教師只有正確選擇課堂導入的方式,熟練掌控導入的節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
三、教學設計——“巧妙無痕”
在上課時,有時候教師會發現學生在忙各自的事情,如看鐘、打瞌睡,甚至閑聊;而有時候,教師會感受到學生的目光緊隨著你,整堂課激情不斷,學生們都深深地被你吸引住了。因此,教師要講究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要學會推陳出新,每隔幾分鐘安排一個小高潮,這樣才能保持聽眾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表現出足夠的自信和機智。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使講課服務于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來適應講課,教師應讀懂、讀透教材,挖掘、深化、超脫教材,可以適當地增、減、刪、改、重組教材;其次,教師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教學語言要生動、幽默,貼近學生,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感受知識之泉的甜美;最后,教師應當掌握巧設亮點的技巧,如一幅難忘的畫面、一段精彩的環節、一個經典的片段等。總之,成功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是充滿和諧與靈性的。
四、課堂活動切忌表演化
表演式的課堂活動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出現較多,有些教師在課前就讓學生準備好了情景對話和短劇等,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如果教師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并對學生們各自的表現進行細致的點評,就能達到有效參與的教學目的。但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此類表演的目的大多只是為了示范和應付檢查。有些教師事先安排平時成績好、口語表達能力不錯的學生準備好對話和短劇等,然后在公開課上表演出來,結果就是聽課教師看噱頭、全班學生看熱鬧,根本沒有有效性可言。這樣的做法,只是為少數人提供了表演的舞臺,不僅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而且無法取得教學的效果。
五、課堂活動的預設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忽視了教師的組織、引導、評價作用
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等優勢,為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特別是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起到了導引、刺激等獨特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師過度地依賴多媒體課件,把本該是由教師講述的內容全部改為多媒體演示,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看者”。例如某位教師在一節公開課的PPT課件里,就用了50張幻燈片,雖然里面不乏精美的圖片和巧妙的構思,但把分析、引導的語言顯示在屏幕上,就顯得無趣了。試想一下,在僅僅40分鐘的一節課里,每個幻燈片能在學生的視野停留多長時間呢?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進展,創設適應的情境,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傳統的“板書”也還有用武之地,它在清晰明了地展現教師教學思路的同時,還可以反映出教師根據教學情況,隨時進行修正的軌跡。若完全用PPT課件展示,一方面,易造成學生視覺感知的僵化,影響學生領悟整個課堂結構、教學思路、教師修正教學的意圖;另一方面,完全使用多媒體教學,難以及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的訓練。總之,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學,不但不能夠發揮多媒體的獨特優勢,而且還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六、注重德育的滲透
作為英語教師,要“吃透”教材,在教授英語知識時,結合具體內容,融入適度的、形象的品德教育。教師應適時把握好兩者的結合點,教授的品德內容也要適應客觀需要,否則英語課很容易變成政治思想品德課。當然,教學時要注意采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恰到好處、不失時機地進行,切忌生拉硬扯、流于形式。備課時,教師應注重品德教育的內容,要做到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緊密結合,注意增加愛國主義教育的題材。并根據教材,確定是以整篇課文,還是以某個單元,注入品德教學的要點。教學實踐證明,能較好體現品德教育的教學活動有課文教學、句型教學、語法教學、語音教學、寫作教學、閱讀教學和課外活動等內容,其中課文教學、閱讀教學和課外活動是最適宜進行品德教育的。如果在教學中,配備適當的教具、精美的課件,將更有利于品德教育的滲透。
七、注重教師的教態
“教態美”帶有極強的美育功能。教師的整潔衣著、端莊儀表、奕奕神采就能成為全班矚目的焦點,都是對學生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應該是親切、自然、質樸、寬厚、從容的,而又有些幽默,即生活化。應該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把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傳播給學生。如果教師采用死板的、寡言的、虛偽的教學模式,又怎能讓學生喜歡英語,喜歡英語文化呢?
八、實踐反思——“必不可少”
公開課是教學實踐的提煉與最新教育理念的結合,是課堂教學的縮影,是對以往教學的反思與再提高。精彩的課不是“講”(相互研討)出來的,不是“寫”(勤寫教案)出來的,也不是“聽”(大量聽課)出來的,精彩的課是“練”出來的。上課就像學開車,不能光講理論,而應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才能不斷地改進與進步。
希望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能更好地處理各種教學關系,多一些踏實,少一些浮華;多一些真實,少一些形式。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