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高效課堂的因素有很多,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準確、簡明而又生動形象的授課語言,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無效的教學語言現象
1.口頭禪
如果不控制教師平時的語言習慣,它就會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性的無效課堂語言。有位學生說他們老師曾經在3分鐘內就說出了18個“是不是”,這種口頭禪式的語言就是一種無效的課堂語言。
2.不適當地使用教學語言
這個問題也應引起教師的注意。如教師在授課時這樣教學生:“十位的前邊是百位。”結果,學生的作業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答案:小數點(后)邊第(二)位是百分位。
3.重復強調
在學生發言后,教師再重復或強調一遍。雖然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對學生負責,但如果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需要教師重復或強調一遍,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聽得也很累。
4.為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說“漂亮話”
在公開課上,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用婉轉、商量的語氣,給學生下達每一個指令,如“好不好?”“行不行?”“想不想?”偶爾說說還能顯現出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但倘若整堂課都充斥著這樣的話語,又有幾個學生愿意去思考呢?
二、對策
在教學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師生情感的交流,都要依靠語言。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上必須做到以下四個字:
1.準
數學教師要準確地敘述數學定義和定理,而不能信口開河,把知識性的內容說得太隨意。如經常聽到有的教師說“這兩條平行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不是90°”,這些表述都不準確,違背了矛盾率;“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1/3”,這個表述忽略了“等底等高”的條件;把一塊餅分給3個孩子,每人分得1/3,教師隨口說漏了“平均”二字。
2.簡
簡約性要求教師用言簡意賅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啟人心智,具有質疑的誘導功能,能引發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對問題進行假設、推理和檢驗,促進學生反思。
有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還會追問“為什么”,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學生根本來不及思考,自然沒有取得教師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表述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簡潔概括、準確無誤,用最短的時間傳遞最有用的信息。
3.趣
一方面,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幽默的語言還能提高批評效果。同時,趣味性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動靜結合。“動”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靜”可以使學生進入沉思狀態,對所學內容進行內化與建構。它不僅有利于思維的深刻與全面,更能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4.情
在學生進步時,教師應運用肯定和激勵性的語言,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教師要盡量引導、鼓勵學生,及時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同時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但要注重對學生智力的積極影響,也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良好熏陶。教師要努力真正成為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學能手,讓教學語言具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形象,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不斷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童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