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導語是一堂語文課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成功的導語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思考、活躍氣氛的作用。在導語設計中,教師應遵循有新意,能誘發思考;圍繞課文內容,短小精悍;因課而異,形式多樣;語言凝練、優美、幽默、風趣等原則。
關鍵詞:中學語文 導語設計 基本要求
導語是教師在正式講課之前,用來導出新課,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話,俗稱“開場白”或“入課語”。它在課堂中占的比例雖小,但卻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導語不僅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那么,怎樣的導語才算是好導語呢?筆者認為,優秀的導語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導語設計要有新意,能誘發學生思考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追新求異是人們共同的心理,新奇的東西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導語的設計必須有新意,這樣才能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誘發他們主動探究問題,掌握新知識。
例如在教《死海不死》時,教師可先做一個關于浮力的實驗。把一個雞蛋放在一杯清水中,雞蛋立刻沉底了。同樣是這個雞蛋,放進濃度很高的鹽水里,卻能很快浮起來。這時,教師提問:“放在鹽水中的雞蛋為什么能懸浮起來?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這樣,將語言和實驗結合起來,比純粹用語言導入效果更好,更能使學生耳目一新,激發他們主動探究問題的欲望。
二、導語要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要短而精
導語是為教學創造情境或進行鋪墊的,一定要圍繞教學重點來設計。導語要短小精悍,占用時間不宜太長,離題不宜太遠,否則會喧賓奪主。換而言之,導語應設在“課眼”上,即要在導語中把精要之處、重點內容展示出來。
比如《鄧稼先》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贊揚鄧稼先的偉大功勛和祟高精神。所以,教師在設計導語時,應著重介紹鄧稼先的先進事跡。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到學習重點上來。
三、導語設計要因課而異,做到形式多樣
設計導語的方式多種多樣,不能每一堂課都用同一種模式的導語,否則學生就會失去興趣,語文課也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在設計導語時,教師應根據授課的內容,選取不同類型的導語。如講授新課要注意前后照應、承上啟下;復習課時,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不能用新授課的導語去講復習課,也不能用復習課的導語去應付新授課。否則,導語就會失去作用。
四、導語的語言應凝練、優美、幽默、風趣
語文課就是對學生語言的熏陶,所以教師對導語的設計要力求達到藝術美,應把美感和情感結合起來,讓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激起學生的審美情感,逐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引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比如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這首詩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有人向往繁華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卻傾心于淳樸的田園風光。是啊,都市的繁華固然令人向往,然而輕柔裊娜的炊煙、綠色的田園、安靜和諧的村落、綠樹掩映的農舍、淳厚古樸的鄉情,不也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乃至令人陶醉嗎?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描繪過她,謳歌過她。可是,你們知道田園詩發端于誰嗎?他就是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陶淵明。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這一首詩。”這么美的導語怎能不讓學生心動呢?
總之,中學語文導語設計工作非常重要,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做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
[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魏書生,張彬福,張鵬舉.魏書生中學語文教改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建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