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調查和研究農村學生的體育興趣,本文對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水平,發展學生體育特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打下堅實的基礎作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 中學生 體育興趣
發展農村中學生的體質,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使他們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健康生活方式,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激發農村中學生體育興趣的意義
1.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導作用
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經常成正比。在身體素質與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佳。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影響著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
2.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強化作用
對某項體育活動感興趣,可以促使人們對此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產生持久的注意力,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體育活動要求付出較多的體力,人們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但是,如果對活動本身感興趣,人們就會精神飽滿、積極熱情地投入其中。實驗表明,多數中學女生不喜歡長跑,但在生理負荷相同的情況下,改成音樂伴奏下的跑跳步練習,她們就會情緒振奮,不覺得疲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當前農村中學生體育教學的現狀
1.體育認知方面
體育認知是指學生對體育的知識性和理性的追求。農村中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也有限,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了解不深。許多學生只知道埋頭讀書,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浪費學習時間”,不懂得健身方法。調查結果表明,在農村中學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計劃的學生占18.8%;只了解一些的學生占52.9%;不了解的學生占29.3%。
2.體育情感方面
體育情感是指對體育的感受和評價。筆者隨機抽查了本校356名學生,對他們的體育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只有28.7%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是積極的,18.4%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處于中等水平,52.7%的學生未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同時,通過調查這些學生的“體育頻度”可知,只有27.7%的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包括體育課);63.5%的學生有時參加體育運動(每周2~4次);8.8%的學生很少參加體育運動。從以上兩個調查結果可知,在農村中學生中,對體育的認識態度積極,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形成較深刻的體育情感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的1/3。
3.體育意志方面
體育意志是體育意識的能動方面,是學生自覺地確定參加體育的目的,并在確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動中的障礙、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形態。可是,許多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恒心,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克服困難,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據調查研究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每周3次,每次15分鐘以上)占15.65%;少量參加鍛煉的學生(每周1~2次)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鍛煉的學生占56.44%。可見,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缺乏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不用說長期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了。
三、采取的對策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筆者根據中學教學的現狀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就提高中學生體育興趣方面,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1.開發和利用體育器材、場地資源,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一把哨子一個球,學生老師都自由”,這就是我校體育器材使用的現狀。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開發和創新對體育器材的利用,讓器材“活”起來,真正為教學服務。例如筆者在快速跑的教學中,采用廢舊的自行車內胎作為限制物,通過限制步幅、提高步頻,限制步頻、提高步幅,讓學生真正理解步頻和步幅的關系;利用廢舊的自行車內胎,做牽引高抬腿和前踢腿練習,使高抬腿抬不上去、前踢腿踢不高的學生,在牽引力的作用下,加大了練習幅度,提高了高抬腿和前踢腿的練習效果;利用廢舊的自行車內胎作背向牽引跑練習,在牽引力的作用下,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臂的擺動上,糾正了他們擺臂無力或左右擺臂的缺陷。
2.改變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教師要吃透教材,運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充分了解學生,善于更新和發展新型的教學方法,擴大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
如筆者在教“后滾翻”時,首先提出讓學生大膽嘗試的要求,讓他們自由發揮,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找出動作完成比較好的學生做示范動作。這樣,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張揚他們的個性,使運動興趣和情緒空前高漲。
又如在籃球的進攻和防守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運球和搶斷球的動作進行組合練習,即每兩個學生為一組,各組做在運球的過程中搶斷對方球的練習。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球性和運球過人的能力,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了他們的技能水平。
再如在快速跑的教學時,筆者采用了“十字接力跑”“讓距離跑”等多種游戲和競賽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3.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上課,盡量當好課堂中的導演。優先對基礎差的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講解時要精講多練,示范動作要優美、大方、準確,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感到我是活動者,我樂意參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學動作。同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不斷創新,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再搭配一些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健身性體育、娛樂性體育和生活體育的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上體育課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4.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教師要以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精神、優美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嫻熟的技巧,組織體育活動,應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用“樂教”影響學生“樂學”,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感染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
5.創編室內體育游戲,拓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學沒有體育館,每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室內體育課就不能正常進行,有時甚至改為“文化課”或自習課,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同時也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教學常規。如果體育教師在實踐中多學習、多摸索、多研究,創編一些適用于室內體育教學的游戲,這樣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農村中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體育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他們的身體素質,提高課堂效果。同時,體育教師還要從農村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想方設法地進行創造性的體育教學,拓寬體育課的內涵和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
參考文獻:
[1]陳燕,陳家麟.蘇南農村經濟發達地區中學生的性觀念發展水平研究[J].中國性科學,2008, (4).
[2]李大金,趙振林.淺析體育興趣與中學體育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6).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