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共有4篇文章,20道題目,分值為40分,占高考總分的30%左右。而且,閱讀理解題得分高的考生,英語成績一定不錯;而閱讀理解能力低的考生,英語成績也相對較差。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討學生做閱讀理解題的障礙及策略。
關鍵詞:快樂閱讀 障礙策略
一、障礙分析
影響高中生閱讀理解的因素可分為知識性障礙和非知識性障礙。知識性障礙包括詞匯障礙和語法障礙;非知識性障礙包括心理障礙、閱讀習慣障礙和背景知識障礙。
(一)知識性障礙限制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式
1.詞匯量的不足
語言知識是形成語言能力的基礎。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時,先從詞、句、短語形式上進行字面理解,然后在理解字面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重建信息。由于詞匯量的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看了一半閱讀理解就看不下去了,只好亂選答案。
2.語法結構不清
閱讀理解題十分注重借助復雜的語境來考查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閱讀材料中有大量的復雜單句和復合句,單句采用非謂語動詞、獨立主格結構等高級語法;復合句采用多種從句疊現的復雜句型,來增加句子結構的復雜性和語境的理解難度。不精通語法的學生不能找出主語、謂語、賓語,不能從整體上把握句子的結構,更無從找出非謂語動詞和各種從句,以致于學生看完了整篇文章,也理不出頭緒,不知文中說了什么。
(二)非知識性障礙
1.心理障礙
進入高中以后,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就會有所下降,原因就在于高中閱讀理解的篇幅長,難度加深了,這無疑增加了學生解題的難度。有的學生在解題時,碰到困難,就無心閱讀下去,往往胡亂寫上答案。所以,為了克服學生這種浮躁的心態,必須從高一開始抓起。
2.閱讀習慣障礙
受“求精”“求細”“求知識”的閱讀模式影響,不少學生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如視幅小、聲讀或回讀這些不良習慣。視副小指眼睛每停留一次所能清晰地感知文字的廣度小;聲讀指閱讀時喃喃自語地把每個單詞念出聲來,或動動嘴唇;回讀就是再次返回來重讀。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影響閱讀的效果。
3.文化背景知識障礙
由于不了解說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時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經常做一些泛讀訓練,了解異國的文化、地理、科技等背景知識,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與進步。
二、練習策略
(一)掌握試題特點
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近年來的高考閱讀理解題的選材更加貼近生活、時事熱點和新的科技發展;題材涉及生活、文化、藝術、環境、科技、廣告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題目形式有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猜測詞義題和主旨大意題。
(二)增加詞匯量,精通語法知識
詞匯量低是制約閱讀速度的瓶頸,沒有詞匯量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閱讀任務。擴充詞匯量有三個渠道,即精讀、泛讀、構詞。在課本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詞匯的考查,通過聽寫、替換、造句等手段,促使學生記住詞匯,尤其是要掌握好考綱詞匯;其次,教師要重視泛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溫習詞匯、鞏固詞匯、增加詞匯;再者,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構詞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高效地積累詞匯,同時也為猜測生詞提供了依據,便于學生碰到生詞也能通過觀其形而知其意。同時,教會學生使用其他方法來記憶單詞,如諧音記憶法和對比法等。
另外,謂語動詞的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從句是高中英語語法的重點和難點,要注重長句、復雜句的理解,用語法結構分析法來簡化復合句,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三)拓寬閱讀渠道,擴大知識面
任何站在岸上談游泳技巧的人是學不會游泳的,任何攻略也只是紙上談兵。要提高英語閱讀的技能,光閱讀教材是不夠的,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索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如英語雜志、英文報、各大英文網站等。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當今說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人物傳記、科技教育方面的社會知識。如2011年11月1日是中國“神舟八號”和“天宮1號”對接的日子,筆者從網上下載了一篇英文報道,經過簡單的編輯和處理之后,通過大屏幕放給學生看,學生看得津津有味。
(四)限時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有的學生慢讀文章時,答題的準確率就高,而快讀時準確率就降低了。那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平時必須有意識地多做計時閱讀的訓練。高考中每篇閱讀理解平均需要大約七八分鐘的時間,因此,計時閱讀訓練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因為在計時閱讀中,需要學生高度集中精力,如果時間太長,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反而容易分散精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訓練時可以由教師或自己先計下開始閱讀的時間,到閱讀結束后,再計下時間,即可以算出閱讀速度。在解答閱讀理解時,要拋開雜念,做到心無旁騖,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閱讀的文章中,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就一定能消除障礙,獲得進步,同時還能讓自己在英語閱讀時享受到巨大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