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導入是指在講解新知或數學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傳統的教學方式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和乏味,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教師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四種常見的導入方法。
一、懸念導入法
懸念,即暫時懸而未解的問題,它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求知欲,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筆者就采用了懸念導入法,問學生:“星期天,數學老師提著重0.5斤的籃子,去市場買了10斤雞蛋。當他往籃子里裝稱好的雞蛋時,發覺比過去買10斤雞蛋的個數少了,于是他讓攤主再稱下裝好雞蛋的籃子,一共稱得10.55斤。隨后他要求攤主退1斤雞蛋的錢。你能說出其中的奧秘嗎?”學生聽完后,都感到很驚訝,大家積極地進行思考,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習熱情很快就被點燃。
二、情境導入法
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如在“等可能事件”的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要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筆者從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這個情境入手,創設了“明天降雨的概率為80%……明天會下雨嗎?”這個問題情境。然后,用多個生活實例讓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事件”,從而引出新課內容。這樣從實際生活中引入新知,不僅符合探求知識的規律,也能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僅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產生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無限趣味,而且也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設疑導入法
如何處理教材和設置疑點,是教學藝術的表現,良好的設疑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新知識。如學生在學習乘方時,筆者就設疑:“很久以前,有位皇帝在和大臣下中國象棋時,對那位大臣說:只要你贏了我,就可以向我提一個要求,我一定滿足你。不料,這一次大臣果真贏了,并向皇帝提出了他的要求,就是在這棋盤上放上大米,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兩粒……以此類推,每往后一格都要放它前一格數量的兩倍。請問,皇帝能滿足那位大臣的要求嗎?”帶著這個疑問,學生馬上展開了積極的思考和討論,自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設計游戲法
設計新穎、活潑的課堂游戲,使學生經歷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尤其體現在所謂“純理性”的數學概念的教學課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讓數學概念融入學生“親身經歷”的數學活動過程中,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動的生活背景聯系起來,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參與,經歷和體會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目的。
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運用導入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但無論哪種導入方式,都必須使問題情境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一,唯此才能真正提高課堂導入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