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品德教育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呢?筆者在此談談自己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數學教育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內容,這是由我國數學史上的光輝成就、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教育的功能以及數學學科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因此,在數學教育中加強品德教育,既要充分注意數學教育的原則、德育工作的規律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基礎,還要遵循寓德育于數學教育中的原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實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意志培養、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引導,還要特別注意歷史的教訓,防止出現“穿靴戴帽”的情況。
(二)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是與數學知識、數學史料、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的教學有機結合的。在數學教育中滲透品德教育,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找準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與德育的有效結合點。一般與數學知識或數學史料的結合是固定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多表現為顯性。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好學生學習相關的數學史料或參與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就可達到滲透相關德育觀點的目的;而與數學思想、方法的結合點則是可變的,表現為隱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化隱為顯”,遵循數學規律,去揭示隱藏在教學內容之中的教學思想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到感覺,從而自然地受到唯物思想及辯證法的教育。如在四則運算及去(添)括號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領會對立統一,以及矛盾轉化的概念,并強調重要條件。這樣,不僅體現了教學的時代氣息,而且還進行了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思想教育。
(三)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還要有針對性,要區分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基礎和心理特征,以及德育內容的理論性,如教學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時,對低年級學生應重在提供生動又有思想意義的素材,偏重于事實的教育,意在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唯物主義思想的原始胚胎。
(四)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還要掌握適度性,選擇的結合點要重點突出,蘊含的思想教育要內容貼切、分量適當。在教學方法上,要使科學性、文化性與思想性相互結合,使學生樂于接受,才能做到“寓德于教”。
總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科學世界觀、高尚道德觀以及豐富的個性、健全而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耐心細致的教學態度。另外,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相互配合,才能有卓越的成效。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柘港中心學校)